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4:12: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酒精燃烧 C. 胆矾破碎 D. 干冰升华 【答案】B

【解析】A、汽油挥发,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胆矾破碎,物质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干冰升华,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Si B. Al C. O D. Fe 【答案】C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4.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答案】C

B. C. D.

【解析】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B、图B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图C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5. 汨罗长乐甜酒,香醇扑鼻。我们能闻到甜酒香的原因是( )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能闻到酒香,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能闻到酒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

项说法正确。故选D。

7. 市售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5 B. +1 C. ﹣1 D. +7 【答案】A

【解析】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3=0,则x=+5价。故选A。 和为零,可得:(+1)+x+(-2)×

8.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C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如用于食品的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故选项说法正确;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说法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9.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可能诱发皮肤病和癌症。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D. 硒原子的核外有6个电子 【答案】C

...............

10.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选项错误;B、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正确;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图示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11.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碱溶液定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A

【解析】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D、碱溶液定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

1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0r839qai7f2vc1v0ey6gjog0oh7b0066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