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骨骼肌
全身肌肉600多块,占体重的40%。
一、骨骼肌的形态分类:
长 肌:长梭形,多分布于四肢。 短 肌:肌腹短,位于躯干深部。
阔 肌:薄而宽,一端无肌腱而是腱膜,腹部的阔肌。 轮匝肌:肌纤维呈环形排列,口、眼周围。
二、肌肉的起止:
起点:近侧的为起点,即相对静止的一端。 止点:远侧一端为止点,牵引骨运动的一端。
起点 — 止点可跨一个或多个关节,除皮肌外,至少 要跨过一个关节。
完成同一个方向运动的肌肉叫协同肌,相反的为拮抗肌,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互为拮抗肌。
三、肌的命名:
1、作用:屈肌、伸肌。 2、部位:岗上肌、下肌。 3、起止:胸锁乳突肌。
4、形态:三角肌、二头肌。 5、纤维的走行:直肌、斜肌。 6、联合命名:桡侧腕屈肌。
四、肌肉的辅助装置:
1、 筋膜:
① 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皮下组织,内 含丰富的脂肪,血管和神经。
②固有筋膜:又称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伸 入到肌肉附着在骨膜上形成肌间隔,包在血管周围 形成血管鞘,在某一地方增厚形成韧带。 其作用:
A:扩大肌的附着面积,改变肌的牵拉方向。 B:保证肌块、肌群的单独活动。 C:有利于血液畅通。
2、 滑膜囊
为结缔组织形成的囊,内含少量的粘液,位于骨和肌 腱之间,有的与关节囊相通,减少运动时的磨擦,促使运动灵活。
3、 腱 鞘
包绕在肌腱表面的双层管状结构,鞘腔内有少量滑液。
作 用:减少磨擦。
五、全身骨骼肌
头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