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体理论研究初探
作者:杨卓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7期
摘要:本体最早是哲学上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体的概念被引入到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领域,从而拓展了本体的含义。本体是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描述,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对象的语义。本文通过介绍本体的相关概念,促使不同领域间信息的交流。
关键词:本体 本体构建 Protégé
1 本体的基本概念 1.1 本体的定义
本体(Ontology)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定义Ontology为“对世界客观存在物的系统的描述,即存在论”,也就是说Ontology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它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
后来随着计算机应用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本体又被给予了新的定义。然而最初人们对本体的理解并不完善,这些定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1991年Neches将本体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1993年Grube认为“Ontology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1995年又明确\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1997年Borst提出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规范说明;1998年Studer提出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 尽管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从内涵上来看,不同研究者对于本体的认识是统一的,都把本体当作是领域(可以是特定领域的,也可以是更广的范围)内部不同主体(人、机器、软件系统等)之间进行交流(对话、互操作、共享等)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由本体提供一种明确定义。 1.2 本体的分类
本体既包括一个领域内的知识也包括各种领域之间的知识,使用这种方式使知识被重用。通常可以区分以下几种本体类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