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5:27: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游戏名解

学前游戏概

1. 游戏发展规律:指游戏发展过程中

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2. 恩物:福禄贝尔为幼儿园设计的做 游戏和进行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

料,意为神赐予儿童的礼物。

3. 摄取:指重视国外儿童游戏研究的 资料,摄取其中的营养成分,用以

发展自己。

4. 选择:批判的吸收。

5. 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要 求在搜集资料、分析和解释结果

时,不允许带有价值

偏见。

6. 发展性原则:把学前儿童的游戏看 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

究原

则。

7. 教育性原则: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 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 宗旨,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研

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使研究活 动与教育活动达到统一,有益幼儿

身心发展,促进游戏

发展。

8.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 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

儿童游戏行为,并分析学前儿童游

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9.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 计的问卷,来收集学前儿童游戏资

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0.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 学前儿童

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儿 童游戏特征、水平与发展规律的研

究方

法。

11.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 运用一定的研究手段,主动干预或 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

索、研究游戏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 方法。

12. 实验室实验 : 在实验室中借助于一 定的仪器严格的控制实验条件的

情况下进行的实验。

-

13. 教育现场试验(自然实验) :在幼

14. 前意识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派

回忆起来的经验,处于潜意识和

儿园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中进行 意识 的、对实验条件加以适当控制的实 之间。

验。

15.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及与本能冲动有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

论流

关 的欲望

16. 本我(伊特)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原是本能冲动组成的,它们不

懂什么逻辑、道德,只受唯乐原则

支配, 盲目追求满足。

17. 超我代表我们意识的要求,反映着人你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

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受理想

原则 支配

18.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分离出

来的一部

分 19.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具

有概括性特点,可从一种情景中迁

移到 另一种情境中去

20. 顺应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

下是自身发生变化21. 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

环境因素纳入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

去。

22. 低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情绪、

冲动

性意志等心理过程。

23.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特有的心理机能,它是随意的、主动地,反

应水平是抽象的、概括的,其实现

过程是间接地,是以符号或词为中

介的,它起源于社会,是文化历

史发 展的结果。

24. 元交际:是一种意义含蓄的交际,表现为不用言传,只是意会的

式。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

特征

25.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悦情绪

体验

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

--

2

2-

主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

化。

第三章、

学前儿童游戏与学前儿

童发展

28. 实物活动 :指以对物体的操作为特征,以掌握所规定的物体用途和使用方

法为结果的活动。 29.

活动性动机:源于身体活动需要和最佳觉醒水平需要的双重驱动。 30. 探究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并以最佳觉醒水平需要为基本

内驱动力,智力类和象征性游戏主要由此引发。 31.

成就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和社会性交往需要。 32.

亲和性动机:源于尊敬或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需呀为基础。 33.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靠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

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用来反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34.

情景转变:行为脱离他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35. 以物代物: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且能够用被代替的物

的名称来命名当前物体。 36. 以人代人: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

假装成他人或某一不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行为及其特征。 37. 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它是根据过

去感知过事物的形象来模仿他人的行为。 1

--

38. 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发生

的结果,他是儿童对自己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所用代替

物及所用动作等方面的意识。 39. 角色认知:对角色关系的认

知,主要表现为互补性角色中,儿童能清楚的意识到自

己所扮演的角色。 40. 单独游戏:儿童专心的、独

立的操作玩具的游戏。 41. 平行游戏:儿童相互模仿,

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

展想类同的游戏活动。 42. 联合游戏:儿童和同伴一起

做游 -

戏,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其共同的目标,没有真正的的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促进他们早期社会性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契机。

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活动。

第五章、

43. 合作游戏:儿童以集体共同

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内有分工,常有较明显

的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 44. 社会性(狭义) :指个体在

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人际关系与特征以及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的

心理倾向性。 45. 广义的社会性:指人在社会

上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

社会特征的总和。 46. 道德感:指人评价自己和别

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

验。 47. 美感:是人对事物的审美体

验,是人们在领略美好事物

时产生的。 48. 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

动、求知欲、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等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的内心体验。 第四章、 学前儿童游戏与幼

儿园教育

49. 人格:指个体在需要、 动机、

兴趣、态度、价值观念、 气质、能力倾向、外形及生理等诸多

方面具有的特

质。 50. 统一论:当学习要求转化为

幼儿的需要,外在目的转化 为内在动机时,学习与游戏之间便实现了部分转化,通过转化,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学习的收获,在学习中体

验到游戏般的乐趣。 51.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的共同活动。 52. 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的教

育性经验的计划。 53. 幼儿园课程:根据幼儿园教

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和组织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

全部学习经验。 54. 群体成员的社会化:对儿童

来说,在游戏活动中所展开

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 实践设计

--

第一节、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

本原则

55. 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其 实质是游戏活动在激起并满足儿童情感需要的同时,激起并满足

儿 童的认知需要,使以情感为需要

的 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加强和帮

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56. 具体活动与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

则: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

让儿童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

要引导儿童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

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儿童

从具体的活动对象及活动本身中

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

题的办法及规律。

57. 自由选择与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

则: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

使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情感,又要引 导和组织全体儿童参与到规定的 游戏之中,并成为游戏活动的主

体。 58. 广义的互动:指一切存在物的相

作用与影响。

59. 狭义的相互作用:指在一定的社

会 -

67. 指导性操作学习:指在儿童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动手操发 作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

操作情程 况予以知道的模式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68. 第二节、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 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指儿

童在动 本模式手操作过程中独立自主的探

究知

60. 观察学习:是儿童通过视觉活动识的操作模式而 69. 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指儿

童在动进行的学习

61. 手操作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操作学习:是以手的动作对物体的

进、互相协作,依靠群体的力量获控制而实现的学习活动 62. 得知识的模式探究性操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和

70. 倾听学习:儿童通过听觉器官对声加儿童操作学习兴趣,是儿童善于

音的感知而进行的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从而锻炼其

71. 两维学习:以符号或画面为 内容的 72. 63. 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

三维学习:通过利用一定的形成性操作学习:目的是掌握知 工具或材料形成或改变物体的空识、技能及培养分析、综合、分类

间、形状

概括、理解等智力

73. 64. 和状态的学习同时学习:儿童在游戏活动强化型操作学习:以动作技能的

中对学巩 习材料没有预先安排,而是固和掌握为主要目的,带有训练性 65. 把他们模仿性操作学习:由演示、观察

放在一起随用随拿

74. 继时学习:儿童在游戏活动再现等操作环节组成 66. 中对游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在儿童动手

戏材料预先进行安排,然后

操 才开始作前老师为使其掌握操作的基本

活动75.

关系中的学习:在游戏或日程序而进行示范的操作模式

常生活中,儿童个体经常与他人有 某些联

2

--

系,如同伴游戏、交流、合作、冲突等,这些联系或关系本身

代表着儿童的一种学习,这种学习

对儿童个体来说是想他人学习,对

儿童之间来讲意味着互相学习或共

同学

习,统称为关系中的学习 76. 冲突 : 处在一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意见、做法等方

面的不一致或不协调,进而引发为

语言或 第三节、行为上的对抗

设计的基

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本要素

77. 直接经验性:游戏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直接经验,有利于

丰富幼 儿的直接经验

78. 开放性:游戏活动的内容不仅限于国内、身边,应更丰富、广

泛,可供幼儿自主选择的充分满足

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兴趣爱好的

幼儿

的不同需要79. 生活性特点:游戏活动活动

的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活动帮

助幼儿

-

幼儿的学习过程在愉悦的情趣

获得生活经验并运用于生活

80. 创新型特点: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 包含着新的信息、心得经验、新的

情景、新的情感等新的因素

81. 综合性特点: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 以经验为结构点,综合各领域、各 类性能引起幼儿外部身体活动与

内部心智活动的活动内容联系成

有机整体

82. 情景交往法:是教师为幼儿创造游 戏交往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创设 亲、助、乐的人际情境和美、趣、 智的交往情境,引发幼儿产生交往 愿望,让幼儿结伴参与语言交往、 情感交往、行为交往,使幼儿在主 动自主的游戏交往活动中获得发

展的一种方法

83. 尝试成功法:是教师在创设的情境 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 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游戏活动,自

己尝试 --- 错误 — 改正 --- 再

尝试 ----

成功,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方法

84. 主动发现法:是在教师提供的环境 材料中,幼儿通过主动地动手、动 脑、探索等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 程,产生出猜疑、惊讶、困惑的心 里,从而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85. 自主选择法:是在教师创设的可选 择性游戏活动情境中,发挥幼儿的 自主性,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 和需要,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伙 伴、材料及活动方式等,是幼儿在 活动中强化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得

到发展

86. 点拨引导法:是教师在观察、了解

幼儿的基础上,在幼儿活动出现困 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以引导观察、 设计讨论等方式,变教师的意图或 教育目的为幼儿自己主动、积极的

学习活动,教师在顺应教育中出点 子、拨思维、引方向、导操作的一

种方法

围中展开的一种方法

88. 有意设疑法:是教师根据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在分析重点、难

点的基础上,为完成教育目的、任

务而在游戏活动活动前或实施过程

中有意设置疑问,引导幼儿积极

开动 脑筋,创造性解疑的一种方法 89. 延迟判断法:是教师了解指导幼儿的一种观察判断法,教师在施

教过程中,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

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的给幼儿留

较多的时间、空间去思考、

讨论、 操作、探究、创造90. 评价学习法:是幼儿通过游戏

活动自身的结果或学习活动后的评

价、反馈,达到幼儿自主的调整学

习或活动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一

种方

91. 差异教学法:是教师制定并实施符

合每个幼儿特点、水平、需要的游戏活动计划,将教学内容做细

致的分化,重视对每个幼儿的教学

方法、教学切入点、突破点的设

计,是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

得到发展,提高幼儿的学习成功

感和

教育的效率感的一种方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的组 织与实施

92. 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

材 料、游戏时间等93. 心理环境:指活动中的人际关

系及心理氛

94. 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

和教

师进行管理95. 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

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

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

互干

扰 96. 转换性: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

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

现的

--

搜索更多关于: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的文档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n9549yfd423gj8gje700kc5204u900kj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