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探析
概要: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促使幼儿学会交往。只有家园合作,才能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而且在交往过程中也容易因为观点的不同而引发矛盾。 部分老师常常会忽视自身示范的作用,不能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将会对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能力的发展起到不良影响。
一、开展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有效途径 (一)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合理的安排幼儿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无形中对幼儿的交流过程进行培养,让幼儿能够和同伴友好的相处。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和交流沟通的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合作性的游戏等等,能让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让他们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在班级中创设“小医院”“小舞台”“小超市”等角色区,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慢慢的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并交流。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还能学习到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教师在角色区设立游戏规则。让幼儿知道游戏规则。如:幼儿到小超市购买物品时,教师扮演超市老板要热情接待小顾客,并询问小顾客需要购买那些物品,起到服务的意识,也可以与小顾客简单介绍超市有那些物品,进行交流,等小顾客购买完物品时,要客气的送别,欢迎下次光临。在老师跟幼儿交流中,无形间给幼儿做出表率的作用,让幼儿在交流中中受到了教育,也让幼儿学会跟他人交流要有礼貌、要会表达,在交往过程中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加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慢慢的就学会了谦让,提高游戏的协作性。幼儿刚开始的一个人玩到后来的跟同伴一起进入角色游戏区玩,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二)在幼儿心中树立教师形象,做好榜样示范性
由于幼儿年龄偏小,自己没有独立的意识,大多都是靠模仿他人行为来完成的。因此教师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人,也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庞丽娟教授认为:
“在幼儿人际交往学习过程中,与专门的儿童社会技能。行为训练相比较,教师在日常教育与交往中实施的交往策略、技能训练和行为培养常常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迁移性。”意思就是说,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人交往的态度、沟通的技巧、关注他人的行为等都将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在幼儿面前注意自身的形象,学会察言观色,关心每位幼儿,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与人沟通,尽可能在幼儿面前将好的一面展示给幼儿看。在上文中提到因一位幼儿在课堂上动来动去,发出咚咚声,教师并没有问其原因,把幼儿冷落到一边。如果老师是这么处理:发现幼儿有坐不住的现象,教师应要主动问清楚原因,再作出决定,如此一来,教师的行为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示范影响,在幼儿碰见类似的问题情境时,也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三)美化家庭环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 1.家长要改变教养态度与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改变对幼儿过度保护、溺爱的态度,而是要经常带幼儿外出走走,多接触同伴并一起玩耍,当幼儿遇到矛盾时,家长要引导幼儿与同伴商量共同想出解决的方法,而不再是灌输“他不给你,那就抢呀”“他打你,你也打他”等意识。在家庭中,家长要与家人建立良好亲密、和谐关系。为幼儿树立起榜样作用。
2.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为幼儿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还要教会幼儿掌握交往礼仪。如:好伙伴来家里做客,要有礼貌主动跟客人打招呼,交谈时要轻声细语,不能大声喧哗;坐公交车时,遇到孕妇、老人或抱婴妇女,家长要主动让座,通过家长的礼让行为,让幼儿学会尊老爱幼,在幼儿交往中真诚待人、礼貌接物,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家长还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氛围,如:要求小朋友到家里玩耍,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分享食物,并要求幼儿要跟同伴友好相处、交流,使幼儿在交往、交流过程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总结
幼儿大部分集体生活的地方是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交往的环境,让他们能在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而家长则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为幼儿提供良好家庭环境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学习,指导幼儿学会人际交往技能的,所以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促使幼儿学会交往。只有家园合作,才能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