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上生物导学案000(1)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4 18:30: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前置作业】:学习腔肠动物P2~5填空

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___像植物那样通过_____作用___有机物,只能靠___食物来获得____的_____,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胚层——______和_____构成。中央所围成的空腔叫______,它与口相通,_____和____都由口进出。在外胚层有_____,它是腔肠动物____的攻击和___的利器,在___处尤其多。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扁形动物课本P6~7

4.涡虫身体___扁平,背面呈__色,____的前端__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____。

5.涡虫的口长在__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__。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__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__排出,有__无____。

6.涡虫的身体呈___对称,也称___对称,前端(头部)______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____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____器官。

7.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______感染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____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8.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新知】

列表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不 身体对称性 同 体壁胚层数 点 生活方式 代表动物 相同点 【达标测评】 1.水螅体内的结构叫做( )。

A.空腔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脏

2.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游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3.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4.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以下最适于进行实验的一组是( )。

A.新鲜的自来水中,生有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B.井水中,生有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C.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中,不生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D.蒸馏水中,不生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5.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以为生。血吸虫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寄主有和。

1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前置作业】

1、蛔虫身体呈形,两端逐渐变细。

2、蛔虫的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能抵抗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蛔虫的消化器官十分,但它体内的发达的。这些特点都是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3、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由许多构成。靠近前端几节,颜色较浅、表面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叫。蚯蚓除前端和最后端几个体节外。其它各节都生有,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4、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为,,有和。多生活在或,也有些种类营生活。代表动物有、等。

5、环节动物生活在和的陆地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构成,使它们的身体更灵活。蚯蚓的身体分和,靠近有一环带。 【探究新知】

观察第9页图5-12,填空: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组成,身体靠近前段有一个,前段较后端。 2用手触摸蚯蚓的背部,有的感觉,触摸其腹部则有的感觉。蚯蚓的运动形式是。 3、蚯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结构特点 功能 体壁 4、概括环节动物的定义:。

身体 5、为什么便前便后要洗手?

【达标测评】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

A.呼吸道 B.口腔 C.蚊虫叮咬 D.皮肤

3.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 ) A.唇片叮咬 B.虫体活动 C.分泌毒素 D.吸食人体营养 4.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 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5.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2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 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6.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7.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8.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

A.完成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9.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

A.防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 D.协助呼吸 10.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 )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 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 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前置作业】

1.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__大类群。___、____、____、_____等是软体动物,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___,也叫____。壳内____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叫_____,贝壳是由__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双壳类动物可以用___缓慢地运动,通过身体后端的___吸入水,再通过出水管排出____。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______并排出未消化的___,利用___与水流进行_______。

3.除双壳类动物外,软体动物还有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肢动物是___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____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____以上。写出你见过的节肢动物_________。 6.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____的一类。蝗虫身体分为___、____和____。头部负责____和____,感觉器官有一对____,三个___和一对____,____用于摄食。胸部是___中心,有___足,善于___;有____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____,____。腹部集中容纳____器官。体表有____,用于____。体表有坚韧的______,它不仅能保护身体,还能防止体内__________,但它会____昆虫的____和____,所以昆虫定期要____。昆虫一生蜕皮的次数一般是____的,到成虫后就不再蜕皮。昆虫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7.蜘蛛像昆虫,但它有___足,没有__和___;虾、蜈蚣等也___昆虫,但这些动物都具有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______,它们是因______而得名。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新知】

3

探究实验:观察蝗虫

(1)结合蝗虫模型,根据P15实验观察方法、步骤,分组进行观察(会识图) (2)结合观察结果完成下列讨论题: A: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B: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C: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D: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

【达标测评】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海葵 B珊瑚虫 C水母 D沙蚕 2蚯蚓、沙蚕、水蛭都属于(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线形动物

3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类群是(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 鱼类 D鸟类 4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相同之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足和触角分节 D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5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 )

A肛门的位置 B体节的多少 C口的位置 D 环带的位置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水螅形态结构特点的是( ) A身体呈圆筒状 B肛门位于身体的下端 C体壁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D有口无肛门 7.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8、观察图,填空:

(1)蝗虫体表有,身体分、、,头上有,身体胸部长有足,翅。革质,

狭长,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行。

(2)蝗虫足和触角均,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腹部长有,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 (3)蝗虫的运行方式为和。

第四节 鱼

【前置作业】

1.动物的分类(1)无脊椎动物是体内没有由组成的,统称为。脊椎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有由组成的,统称为。

2.多种多样的鱼(1)鱼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

4

搜索更多关于: 八年级上生物导学案000(1) - 图文 的文档
八年级上生物导学案000(1)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s0t6dpdu2i4cx3qil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