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红中学语文工作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克一中刘玮凤)
访问次数:163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 刘玮凤
第一部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赏析,了解诗人的由沉郁愤懑到昂扬乐观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字词:凄凉,弃置,空吟,翻似,沉舟,千帆过,病树,万木春,长精神的理解。
2.了解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诗中典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确诗中名句所包含的自然哲理,并理解其新的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板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题解
明确:酬,酬谢,以诗相答。乐天,白居易的字。“初逢”是指两人久别之后在扬州初次相逢。“席上见赠”是指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送给作者。作者就和诗一首作为答谢。
2. 作者,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二、赏析品读全诗。
1.了解白居易在筵席上唱的诗(多媒体展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箸(zhù):筷子 蹉跎(cuōtuo):一直被贬 颔hàn联 合被:遭贬 才名:才气名望 折:不幸
题目中的“二十八”是指刘禹锡在家族同辈里排名28位,所以熟知他的人又称他为“刘二十八”,使君:是刺史的别称。
了解诗的大意 明确:从白居易的赠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刘禹锡的遭遇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其中的“诗称国手”和“才名”可以隐约看出白居易对刘禹锡是大加赞赏的,也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很好。最后两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居易在尾联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和诗的首联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
2.初步感知诗意
先齐读一遍诗,学生自我评价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在此过程中明确落实重点字词: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闻笛赋,翻似,烂柯人,沉舟,病树,长精神。
3.品读并体会诗人感情
请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明确: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被贬二十三年,这是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诗人感觉自己被朝廷抛弃了,内心的辛酸与痛苦无法言表。
空:白白,“怀旧”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闻笛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来怀念已故的友人。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翻似”课下注解为“倒好像”,“翻”副词“却”。“烂柯人”典故,表达自己被贬23年的感慨: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后回到家乡早已物事人非,恍如隔世,暗示自己被贬时间太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
了解典故(多媒体展示) 用典故,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
希望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故及其作用。
首联和颔联所表达的辛酸,无奈和悲苦是谁造成的呢,是朝廷,所以,作者还有对朝廷的愤懑之情。(板书)
读前四句诗,试着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
4.名句赏析
请大家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明确:
颈联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物争春,此诗写在冬末春初,这些正是扬州内外的景色。但是作者把“沉舟”“病树”“千帆”“万木”都赋予了比喻的意义。把“沉舟”和“病树”比作已故的友人和被贬的自己,把“千帆”和“万木”比作仕途春风得意的达官贵人们。后来人们赋予这句更新的含义,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正是因为诗句中包含着的这样的哲理。还有意境深远,诗意深厚
5.尾联的作用:
明确: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四、诗歌诵读
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全体齐读。
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悲楚,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目的:让学生在读中更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变化。学会有感情的朗读。 五、结束语
六、课后作业:
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辛酸痛苦 颔联: 无奈愤懑(典故) 颈联: 豁达 (比喻) 尾联: 乐观
情感变化:由沉郁愤懑到昂扬乐观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 时间:2011--10--17
地点:上海市铁岭中学初一(7)班 执教者: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 刘玮凤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目很长,你们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边说边板书课题: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女生:(举手)感谢白居易在扬州初次见面的酒席上给我做了一首诗。 师:除了一个字,你的理解还是不错的。大家知道是哪一个字吗? 生1:酬,应该是酬谢的意思。
师:酬谢和感谢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酬谢是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感谢。感谢就是语言表达谢谢。 师:这里作者用什么向白居易表达谢意呢。 生2:以诗答谢,课下注解有。
师:你很认真,理解的非常好,谢谢!我们理解了题意,就来了解作者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通过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
选自《刘禹锡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师:请大家齐读(生读),红字部分,请大家记录下来,着重记忆一下。 师:大家了解了刘禹锡的这首诗是因为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而和的诗,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我们一起先了解白居易的诗。 (多媒体展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箸(zhù):筷子 蹉跎(cuōtuo):一直被贬 合被:遭贬 才名:才气名望 折:不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