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A卷 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4:28: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 卷A卷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认为新的知识经验是从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来的理论流派是(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 2、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3、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 A、强化干预法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力 D、延迟满足法 4、小蕊每次看到长长细细的物体,就会觉得它们特别像蛇,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全身发凉,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蕊的症状属于( )。 A.强迫症 B.恐惧症 C.抑郁症 D.焦虑症 5、按照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 )五大类。 A.控制力 B.组织技能

C.适应能力 D.认知策略

6、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7、“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8、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生产性 9、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段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10、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 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D、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

11、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

A.教学过程主义教学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12、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第 1 页 共 5 页

13、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14、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15、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6、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B.信息加工的过程 C.构造“完形”的过程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17、我国近代教育,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18、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9、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 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 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2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第 2 页 共 5 页

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王某是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受到班主任张老师的批评。后来王某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单科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张老师在成绩公布的那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王某的成绩,怀疑其抄袭。 请用相关知识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他应如何对王某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

2、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C 2、C 3、B 4、B 5、D

6、答案:A 7、C

8、答案:B 9、D

10、答案:D 11、A 12、C 13、D 14、C 15、【答案】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此时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关注“自己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等一系列的问题。 16、B 17、C 18、A 19、D 20、A 21、D

3、此说法是错误的。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4、(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2、参考答案:

(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材料 (3)有效利用记忆术 (4)进行组块化編码 (5)适当过度学习 (6)及时复习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①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②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第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2、【解析】错。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正确答案:((1)材料中的班主任的行为是错误的。学生王某原来属于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有: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该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王某的成绩,是不尊重学生的体现。 (2)对于后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张老师应注意: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

第 4 页 共 5 页

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2、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第 5 页 共 5 页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A卷 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d1yn8cnj03ibqw7s1xb7s7tu43ow500ts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