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 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 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 鸿雁 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 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筒 也代指书信。书筒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 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四、书信落款问候语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五、书信常用结束语
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 纸短情长,不胜依依; 即此搁笔,余容后续; 书不尽意,余言面禀;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琐务缠身,恕不多言; 草率书此,不成文理; 匆此草就,祈恕不恭。
六、关于书信的文章
有一种幸福叫写信
西水杰莎
我喜欢给朋友写信,也喜欢收到朋友的来信。写信和读信,是一种美好的心情,温暖的期待。自己写信,朋友读信,其实也是一种莫名的幸福。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收到朋友来信时的情景,是从邹城来的,相隔很近,可还是让我高兴了好久。那天的阳光,那天的校园,还有那天的心情??都沉浸在暖暖的温馨之中。或许, 这就叫幸福吧? 这些年, 由于打电话和发E-mail的普及,写信的人是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