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行之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科 导学案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18周 主备: 邹 审核: 授课班级:初一级 授课教师:邹
课题:期末总复习(一)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班级:七( )班 姓名:____________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知识梳理】 〖基础考点〗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 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 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
宗)。
6.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 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任命富于谋略
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8. 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
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
政事,励精图治。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 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隋
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13. 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
和常科两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
系。
16. 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823年,
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
17. 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
乱时出兵助战;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18. 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其中著名的有空海
(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
19.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
经。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超越自己,挑战别人,永不服输,加油努力! 20. 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三、【复习导学过程】 〖提高考点〗
21. 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
(1)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价值人才; (2)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3)他还提倡节俭。
22. 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
(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23. 唐玄宗实施的实现与世开元盛世的措施:
(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败无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
(3)整理财政: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但可免交几年赋税;
(4)刑罚法律: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
24. 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和亲、会盟、册封、互助、贸易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 〖终极考点〗
25. 比较唐太宗与唐玄宗: 统治者 经济 政治及其他 结果 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重视纳谏;选贤用能;减贞观策,减轻农民负担,有力推行以法轻刑;重视教育;改善之治 实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民族关系 唐玄宗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鼓励垦荒,积极纳谏;选贤用能;减开元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法轻刑;倡导节俭 盛世 户口等办法。 26. 科举考试与当今学校考试的对比: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全实 面发展 考试目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培养人才 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27. 唐朝的开放政策: 原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表现: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
韶关市行之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科 导学案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18周 主备: 邹 审核: 授课班级:初一级 授课教师:邹
28.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四、【自我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在题前括号内。 ( )1.建立隋朝的是
A.杨坚 B.杨广 C.杨志 D.杨贵妃 ( )2.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A.创立了科举制度 B.开通了大运河 C.建立三省六部制 D.重新统一南北 ( )3.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都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③都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④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 )5.被国内各族首领共同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6.杜甫的诗《忆昔》称颂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 )7.从三国到南北朝,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制举 D.常科
( )8.宣布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 )9.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
A.7世纪初期 B.7世纪后期 C.8世纪初期 D.8世纪后期 ( )10.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是在
A.唐太宗时 B.唐高宗时 C.武则天时 D.唐中宗时 ( )11.先后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是
A.朝鲜 B.日本 C.天竺 D.波斯 ( )12.唐朝时,长途跋涉到天竺学习佛学的是
A.鉴真 B.玄奘 C.空海 D.晁衡 ( )13.右图所示工具发明于
A.西汉时 B.三国时 C.隋朝时 D.唐朝时 ( )14.下列史实,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A.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叛乱 B.文成公主入藏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唐蕃正式结盟 ( )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出现全盛局面 B.隋朝定都在洛阳,唐朝定都在长安 C.隋唐时中日交往频繁,玄奘作代表 D.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6.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评价谁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超越自己,挑战别人,永不服输,加油努力! ( )1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其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所学有关历史知
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了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奠定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使经济文化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 ( )18.对右图人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的统治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19.关于科举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科举制正式创立B.唐朝皇帝都重视科举,尤其看重明经科 C.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拔人才 D.唐朝时的科举考试,进士科比较容易考取 ( )20.日本派遣使团来中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是在
A.宋朝时期 B.汉朝时期 C.隋朝时期 D.唐朝时期
( )21.到中国留学并考中进士,与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关系密切的是
A.鉴真 B.空海 C.阿倍仲麻吕 D.吉备真备 ( )22.《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 )23.唐朝时,南诏生活在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上述材料是哪位少数民族首领给唐朝皇帝的上书?它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3)举出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重要史实。
25.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这是谁盛赞鉴真和尚东渡的诗?
(2)鉴真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应邀赴日本的?
(3)鉴真在日本所传的“道艺”对日本有哪些突出贡献?
四、问答题:
26.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结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一百多年间在用人方面的有关史实,说明这句话的正确性。
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