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分辨是非善恶。 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二、教学重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雾里看花》。
教师引导:孩子们,从这首歌曲中你能听出什么?/从歌词中能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是啊,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既充满着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分辨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又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二)自主学习,感知是非善恶 出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学习目标。
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依据预习案,预习课本知识,完成预习案。 (三)完成探究案
在初步自学课本的基础之上,自主完成探究案,后小组交流讨论。 (四)学生展示讨论探究的内容。 1.我们观察——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⑴分辨探究一中的是非善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展示探究一的内容。 ⑵回归生活。
观察生活,列举我们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真善美:
假恶丑: ⑶教师列举,学生分辨。
PPT出示一部分图片材料,学生进行分辨。
教师小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既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是非善恶美丑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甚至是有些假恶丑的东西却会以真善美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擦亮双眼,分辨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2.我们感悟——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回到探究案,来看探究二的⑴像梁益建这样的人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梁益建的行为,我给大家剪了一段梁益建的视频,大家一起来看,顺便思考我们的问题。
播放梁益建的视频。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回归课本,总结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整理并初步记忆。
3.我们感悟——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那么与真善美相对的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学案中的庞某、孙某的行为,再来看这几幅图片,一起来分析假恶丑的影响。
PPT出示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回归课本,总结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整理并初步记忆。 4.我们分辨——社会的主流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固然存在着假恶丑,但我们社会的主流永远是——真善美。他们被我们认可、被我们褒扬,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
(五)拓展收获——运用检测 1.盘点收获,形成知识框架。 2.检测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检测案
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站在路口护送老人和孩子过马路,有的人开车撞
了人却扬长而去;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为挽救他人生命争相献血,有些人却为了个人私利干着杀人放火的事情等。这说明( )
①生活中既有真善美,又有假恶丑 ②生活中只有真善美 ③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是与非、善与恶往往交织出现 ④生活中更多的是假恶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每年寒假期间,我市团委开展“青春温暖行动”活动,发动学校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积极行动,为贫困学生和农民工子女等特困的青少年送温暖、献爱心。组织这些活动的组织有利于( )
①净化人的心灵 ②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③促使人们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浙江台州两名江洋大盗窃取100万工程巨款,逃跑途中于一辆汽车相撞,其中50万巨款散落在地,数百行人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有人拼死护钱,手挽着手把钱围在中间,有人冲散人墙,疯狂猛抢,打工仔刘某为制止抢钱,不顾一切扑倒在钱堆上,用身体压住钱而不顾生命危险。
警方查明,被刘某保护下有32万,还有一部分钱在外流浪,那些被贪婪迷住眼睛的人,他们的良知还在回归路上跋涉。
⑴ 这场50万的“心灵大地震”说明了什么?
⑵ 在这一事件中的人们的的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不同影响?
课堂小结:崇真、向善、尚美,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今天,我们努力学习,探索实践,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求知欲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是非善恶的标准不够明确,而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复杂,有些事情是不容易分辨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