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自由个性的束缚和异化,具有一种反抗和批判的意义,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朴实为极高审美追求的传统特色,也与之密切相关。
对突破封建礼教,发展人的个性开拓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能力,以及丰富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所以,庄子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闪耀着独分明和批判的光芒,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显的影响。 10、解释
诗言志:“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表现的感情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文质彬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文质并重,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兴观群怨:兴,感发,感触。指诗歌启发鼓舞读者的感染作用。观,观风,观志,通过诗歌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群,人与人之间的和同、团结,指通过诗歌互相交流感情,进面达到互相感化,增进团结教育作用。怨,指抒发怨情,评批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
三表: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
以意逆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事物最精微的“道”,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
德意忘言:庄子对言义关系的看法,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明显局限性。因此通过“忘言”的方式,捕捉言外之意,才能真得意。 第二章两汉文学理论
1、两汉文学理理论批评概况。
答:(1)开始初步认识文学和学样两个概念的区别。(2)两汉文学理论批评集中对《诗经》、屈赋和汉赋的研究讨论。(3)王充的《论衡》是当时思想界一部具有进步意义和战斗的“异书”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
2、为什么说《毛诗序》的先秦文学理论的总结、发展? 答:(1)关于诗歌的本质,《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特征。(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
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3)至于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毛诗序》首次提出了“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3、为什么说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是贯穿《毛诗序》全文的中心思想?
答:(1)《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突出了“志”中“情”的因素,提出了诗歌“吟咏情性”的著名理论。但是,它又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主张用封建思想、礼教来规范这种情,使之不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尚书》关于“诗言志”和一段文字和孔子论《诗三百》都十分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毛诗序》把它具体化为美刺、教化两个方面内容,对人民是“教化”,统治者是“美刺”,其根本目的是维持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和制度。
4、司马迁的文学主张集中表现在哪此方面?有何进步意义?
答:文学主张集中表现两个方面,(1)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说。(2)给屈原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对屈原的批判精神的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
进步意义:(1)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怨”的思想,启发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诗空而后工”等,影响了中文学批评和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批文论家和作家。(2)实录精神,深
刻地影响到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后来很多文学家王充、白居易等皆以实录来衡量创作,所心也是要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原则。
5、简述汉代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争情况。
答:(1)淮南王刘安是第一个为屈原作品作注的人。他从屈原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身受迫害的经历,阐明了屈原作品产生的主客面原因,特别肯定了屈原作品“刺世直諫”的批判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东汉班固不赞成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其人其作品的崇高评价,他从封建礼教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出发,把屈原的伟大人格和批判精神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一笔抹杀了,反映了这个正统的封建阶级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理论的极端保守和落后。(3)东汉的王逸不满班固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指责,并与之针锋相对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评价。
6、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有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答:主要阐述的问题:(1)屈原作品的产生及其流传。(2)驳班固“明哲保身”、“露才扬己”的谬论。(3)阐述《离骚》在创作手法上“依经立义”的主旨,驳班固,同时高度肯定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
积极意义和局限性:(1)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