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学习目标】
1、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并积累字词。
2、掌握小说的基本常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品味小说语言。
4、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1、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并积累字词。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品味小说语言。 【学习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
1.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
2.·都德(187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美丽的普罗旺斯(Provence)。因为都德家世贫穷,母亲又酷爱读书,所以自幼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说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让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作品都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兹公墓。
3.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主预习案】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婉转 惋惜 踱步 胳膊 童叟无欺 馊主意 姓郝 赫赫有名 ........戒尺 训诫 告诫 督学 气氛 膝头 漆黑 诧异 叱咤风云 .........懊悔 深奥 澳门 惩罚 逞强 钥匙 汤匙 字帖 粘........
贴 祈祷 秀颀 喧闹 寒暄 哽住 赚钱 嫌弃 蒹.........葭 捂住 会晤 恍然大悟 焐手 ....
抄写词语:
【课内探究】
2.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语句
(1)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达标检测】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 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用概括的语言填空)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心情。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语句 (1) 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使法国人民失去自由比作监狱。只要牢记自己的祖国,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2) 韩麦尔 先生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达标检测。
1.恶作剧(淘气、调皮)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 2.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儿子),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3.愧疚 感激; 4.可笑 ,可敬
5.仿句:(1)父母把儿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4)科学家把人类摆渡到万里之遥的星球。 (5)小小电脑把我们摆渡到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 (6)米卢把中国足球摆渡到“世界杯”的绿茵场。
课内探究.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语句 (1) 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使法国人民失去自由比作监狱。只要牢记自己的祖国,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2) 韩麦尔 先生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