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6 2:29: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 例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语尾助词,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 例如:夫子何命焉为 7、其

“其”可作代词,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 、 “他(她、它)们的”等,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也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 “其中”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 。这里着重讲“其”作副词时的用法。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测、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与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 、“或许” 、“恐怕” 、“可要” 、“怎么” 、“难道”等,或不译。 例如:其恕乎(大概)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不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 ,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 安陵君其许寡人!(可译为“可要” ) 8、乃

“乃”作代词时,相当于“你” 、“你的” ,如“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作虚词时主要作副词和连词。 (1)副词

①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 例如:乃悟前狼假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 。 例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③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 、“竟然” 。 例如: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 、“就是” 。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 例如:乃重修岳阳楼。 蒙乃始就学。 9、者

“者”一般作助词,有下列几种用法:

(1)附在动词、形容词、数词、时间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 、“……的人” 、“……的事物” 、“……的情况” 、“……的原因”等,或不译出。 例如:卜者知其指意。(……的人)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的人)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东西) 中轩敞者为舱。(……的地方)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指人,不译出)

(2)用在主语之后表达停顿,一般不译出,其作用或引出判断(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或引出原因(有时可译为“的原因” ),或引出说明。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引出判断)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引出判断)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引出原因)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引出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引出原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引出说明)

(3)用在句末,与“若”组成“若者” 、“若……者”结构,表示比拟,相当于“像……的样子” 、“……似的” 。

例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4)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 。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5)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的话” 。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虽

“虽”作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纵然” 。 例如: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欲言,无可进者。

故虽有名马,祈辱于奴隶人之手。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 例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11、然

“然”作实词时,可以作形容词,相当于“对的” ,如“吴广以为然” 。它还可以作指示代词,这在文言文中很常用,因此这里着重提出来加以说明。“然”作指示代词时,译作“这样” 、“如此” 。例如:“父利其然也。” “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之信然。” “子墨子自曰:‘然,胡不已乎’”。

“然”作虚词有下面两种用法:

(1)连词,表转折关系 ,评作“然而”“但是”等。 例如: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志犹未已。 (2)助词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或“……的样子” 。 例如:杂然相许。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 、“若”连用,构成“如……然” 、“若……然” 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

例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补充:由指示代词“然”组成的固定结构主要有:

①虽然:两个词,连词“虽”意为“虽然” 、“即使” ,代词“然”意为“这样” ,合起来意为“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

例如: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虽然,受地于先王。

②然后:即“这之后” 、“这样以后” ,表示承接,也可大致译为现代汉语“然后” 、“然后才” 。 例如: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③然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总结上文,“则”引起下文的推论,意为“既然如此,那么(就)” 。

例如: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乐耶

④然而:“然”是“这样” ,总结上文的内容,“而”引起下文的转折,组合起来相当于现代汉

语“(虽然)这样,但是” 。

例如:夫环而攻之者,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搜索更多关于: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的文档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e3ys9myjq9kfa2517te4mn0g1mmhw00jn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