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顾 整 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4-27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借助六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通过中间四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各个知识点,通过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在探索分数的意义,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咱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呀,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整理呀?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好吗?
2、组内交流 ,补充完善
师谈话: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内自由交流)
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交流,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从独立完成到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三、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然后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3.判断对错 出示综合练习第4题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10个表示数的文字,先让学生回答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提出其他有关分数的问题,如:“一个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一句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5.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四、综合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 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红色部分占整个图形几分之几的,学生能直接看出来,其他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不易看出来,这时可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兼顾了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并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 学 会 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8页。 教材简析:
“我学会了”是对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复习与检测,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设计意图】:简单的材料,开放的提问,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从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的思维是参差不齐的,开放的,
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能解决什么就解决什么,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整。学生不受教师思维的限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整理的需要,从中感受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整理的过程,每一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更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完善知识的建构,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表或指导学生的建议,成为合作者、引导者。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1、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2、基本练习。(课本第28页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