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业生态学题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23:49: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五个生态危机是: 、 、 、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其中, 是首要的危机。

关于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动力,其理论基础是 ,外部动力是 ;内在动力是 。 写出4个农业生态学的应用方

向: 、 、 、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 服务功能如提供景观、食品等产品,和 服务功能如固定二氧化碳、稳定大气、调节气候等功能。而农业生态系统的性质包括生产力、稳定性、 、协调性和均衡性等。其中, 被看作是当农业生态系统受到重大干扰影响时维持生产力的能力。

生物个体除了具有性别、年龄差别外, 、 及其在整个生活史中对外

界环境的适应性即生态适应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其中,生态适应分为 与 。

用“熵”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则:(1)在一个内能不变的封闭系统中,其熵值 ,只朝着 变化;(2)要维持一个 的平衡,必须不断地和环境进行 交换或不断地向它输入辅助能。

生态金字塔按采用的单位不同,可分为 , 和 三种。

演替的顶级学说是英美学派提出的,有关群落演替的理论主要有 , 和 三种。 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 现象。陆地群落的分层与 的利用有关,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吸收了大部分光辐射,随着光照强度渐减,依次发展为 、 、 、 和 等层次。动物分层与 有关。 两种进化动力是 和 。对表型的自然选择按结果可分为 、 和 。物种形成的方式有 、 和 三种。

生物的分布范围取决于 和 。

寄生物与宿主的 关系,常常使有害的“负作用” ,甚至演变为 的关系。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 、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五大类。 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叫_____。 植物根和芽、叶、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 或 。

种群应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等主要特性;种群的分布形式通常有 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 _____、___ 和______三种类型。 有关植物种群密度效应的两条定律是:______和_____。 广义的共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 三个层次。 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外,还包括______和_______。

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______ 、_______ 和____三个方面。 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包括 、 、 。

生态系统功能包括 、 、 。 生态系统能流特点 、 、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 。 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 、 等。

按照加拿大农学家Claude.D.Caldwwell博士的观点,农业是把太阳光 转变成人们幸福、健康生活 的科学、艺术、政治学 和社会学”(The science, art, politics and sociology of

changing sunlight into happy, health people。--C.D.Caldwell, 1996)。2.关于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865 年,莱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字,Oikos(房屋、住所),logos(研究、学科),构成生态学(ecology)。第二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le)《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原理》一书中定义了生态学,即研究 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随着学科的发展,生态学的概念也显示出时代色彩,如Odum(1983)定义生态学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科学。生态学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古典生态学,大约从我国秦汉生态思想萌芽开始到十八世纪初期;近代生态学,以1749年法国的Buffon提出《生命律》为标志;而现代生态学则以1935年英国的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看作两个动态整体为开端。 关于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而农业生态系统则是人参与下的自然与社会系统的共同部分,是以农业生产 为手段,以食物生产 为动力的综合系统。因此,农业生态学综合动植物 (或生物、作物、植物) 科学、农业工程技术和土壤科学,为 食物生产(或农业生产、植物生产、社会需求) 、农业经济效益形成和农业生产环境维护提供一个系统的视野。 写出4个农业生态学的应用方向:农业评价 、农业区划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农业的系统设计 、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研究、对农业专业研究工作的启发。(答出任何1个给1分)。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直接产品 (或供给、社会、物质) 服务功能如提供景观、食品等产品,和生命支撑(或调节、环境、生态、自然) 服务功能如固定二氧化碳、稳定大气、调节气候等功能。而农业生态系统的性质包括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 、协调性和均衡性等。其中,持续性 被看作是当农业生态系统受到重大干扰影响时维持生产力的能力。 影响农业生物的环境因子可分为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和人为因子等5类。 生态位(niche):是指一个生物单位 (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在群落或生态态系统中位置(或结构) 和功能 ,或定义为“一个n维超体积”,它包括该生物单位的全部生存条件。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农业生物的组成及比例和它们在空间上 、时间上 的配置方式与相互结合的规律,以及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的途径。 稳态(homeostasis)指生态系统与其组成成分(种群或有机体)具有自我保持 和自我调控,使自身内部保持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多种稳态机制,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主要是各种正、负反馈机制 相互作用的结果。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是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继承下来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反馈调控 、多元重复补偿 稳态调控机制。如光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昼夜节律对家畜家禽行为的调节作用;林木的自疏现象等多种自我调节机制。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科学+石油=商品 ”,所以也叫“石油农业”。现代替代农业 包括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整体、协调 、循环、再生”,本质是科学化,特点是商品化,标志是社会化,基础是集约化,关键是知识化 。

一个生态系统增加或减少一个物种对整个系统无影响。

太阳辐射分为光的强度、光的性质和光周期,三者对生物都有相同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适当的温度波动能加快动物的发育速度。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互不影响的。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有种群增长率、种群死亡率。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度

的。

种群不但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态平衡就是指在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在进行,生物个体保持不变。

环境生态学和生态学的实验手段均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方法,均以室内研究为主。 动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而绘制的生命表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 ) 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物种结构、时空结构B.物种结构环境结构C.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 )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 )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水分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能量作为一种做功的动力,根据是否做功,划分为:( ) A.光能、热能 B.动能、潜能 C.动能、生物能 D.潜能、生物能

7、根据辅助能的来源,可将辅助能划分为:( ) A.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 B.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

7、根据辅助能的来源,可将辅助能划分为:( ) A.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 B.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C.无机辅助能、生物辅助能 C.工业辅助能、自然辅助能 8、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9、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 )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10、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主要为:( ) A.直接调控、间接调控 B.环境调控、生物调控A.自然调控、人工调控 D.输入输出调控、结构调控 1、耐性定律由 在最小因子基础上提出的。( ) A 利比希 B 倍根C 谢尔福德 D 史密斯

2、 是人类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和控制有害生物的理论指导。( ) A 群落生态学 B 种群生态学C 生态系统生态学 D 农业生态学 3、生物群落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是 。( ) A 植物 B 动物C 生物因素 D 非生物因素 4、生态农业是按 而进行生产的整体协调、知识密集、高效无害、良性循环的科学农业。( ) A 生态位原理 B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C 生物多样性理论 D 尺度效应与自然等级组织理论

5、 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分布,及其结构与功能。( ) A 生物 B 气候C 土壤 D 人类的活动

6、某池塘中蓝藻、硅藻和水草大量繁殖,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水温提高 B 有毒物质进入C水土流失 D过多的氮磷进入

7、当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群占有同一生境时,最有可能发生 。( ) A竞争 B突变 C地理隔离 D共生

8、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其营养功能分,其分为 。( ) A.属于生产者 B.属于分解者 C.属于消费者 D.因细菌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 ) A 非洲肺鱼在自制的泥中夏眠 B 在年平均温度低于23度的水域中,珊瑚无法生存C 比目鱼在越冬场所集群,互相叠积在一起D 青蛙钻到淤泥下冬眠

10、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过程的是 。( ) A 酸雨 B 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受人类控制。 ②净生产力高。

③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较差。 ④开放性系统。

⑤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 ⑥有明显的区域性。 \

“尺度”在生态学上的重要意义。

C、N、P 和水循环的特点。 \特点:(1)陆地植物 大气 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平衡。 ? ?

(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敷付出。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N 特点:1.输入: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大气固氮、工业固氮 2.输出:有机体燃烧、产品输出、反硝化作用、淋溶流失和挥发 P 特点:在植物、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水特点: (1)陆地、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输出量增加 \

\、N、P和水循环的特点。

\\特点:(1)陆地植物大气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平衡。 (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不敷付出。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N特点:1.输入: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大气固氮、工业固氮 2.输出:有机体燃烧、产品输出、反硝化作用、淋溶流失和挥发 P特点:在植物、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水特点:(1)陆地、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输出量增加\C、N循环的特点及其调控途径。

P、水循环的特点及其调控途径。 \特点:在植物、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山东农业大学考试专用 第 2 页 共 3 页 途径:(1)开发新的P矿资源。

搜索更多关于: 农业生态学题库 的文档
农业生态学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ek2q84gd06x2111f52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