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
多元智能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 黄彩萍
摘要: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构建一套以生为本,具有职教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评价观提出了挑战,给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理念。本文从改革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入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尝试新颖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观,以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多元化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先生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九种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这些智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上发展。不同的人在这九种智能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能领域,在这个类型的智能活动中会表现更好。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社会与学校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学校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对学生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向评估学生智力的传统评价观提出了挑战,给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理念。在多元智能视野下,教师评价学生再也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要求我们的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这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实践中,尝试了以下
1
几方面的转变: 评价内容科学化
以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取代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性评价内容。既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注重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
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已经作了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到一学期末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合作能力、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定。除了评出传统类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外,还制定奖励方案,进行分层奖励。第一层次对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与自身纵向比较有进步,横向比较有亮点的同学进行单项奖励,如文艺积极分子、学习进步奖、体育积极分子、技能操作能手、学习标兵、文明学生等各类奖项;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评出各类校园之星,如文明之星、技能之星、学习之星、自强之星、才艺之星、体育之星、环保之星、和谐之星等作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在校园之星的基础上,评出校园形象大使,如全面发展形象大使,文明礼仪形象大使、传统美德形象大使、专业技能形象大使等。各类奖励数量呈金字塔形,一二三层渐次递减,奖励层面超过全校学生数的三分之一。这对于以传统评价标准而言的中考失败者,无奈进入中职校的学生来说,产生了具大的影响。有的同学拿到获奖证书,动情地说:“这是我的第一张奖状,原来我也行啊!”在现代飞速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中,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看到学生受到肯定、表扬后兴奋、激动的场景,不仅感叹:这一张张小小的奖状,也许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因为它唤醒了中职校学生沉睡的自信心、自尊心与成就感,勇敢地迈出了走向未来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评价形式灵活化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改变一张试卷作为结终性评价的呆滞性,实行灵活的评价形式。
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学校坚持学业学分与德育学分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教务
2
部门专门制定了《学分制管理规定》,并且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划定了必修课与选修课,规定了课程学分与奖励学分,采取了灵活的考试制度,实行统考与抽考相结合。把学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任课老师,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比为40%,平时的课堂讨论、发言、纪律、作业以及课外社会实践等任课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奖励学分包括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各种知识、技能、文艺和体育竞赛获得的等级奖,都可以加到相应的奖励学分。一门课程修完,经考试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就可以取得结业证书。如果这门课程考试不合格,没取得规定学分,但是你有这门课程的奖励学分,二者相加,达到了学分标准,那也可以获得这门课程的结业证书。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弥补自己的劣势。学业学分制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其优势智能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不断完善学业学分制的前提下,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职能部门也制定了德育学分制的有关规定。对班级的一日常规进行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早操、早读、课间操、教室卫生、宿舍卫生,校园卫生包干区等。在学校对班级进行考核的同时,班级对每个学生也进行量化考核,以100分为基数实行加、减分制,一月一小结,学期未进行总结,根据学生个体一学期的表现最后进行总结考评,得出某个学生的德育学分,作为对学生进行期末综合评价的一个依据。学分制的实施,体现了关注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知识技能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率。
评价主体多元化
改变过去让老师一人定乾坤的局面,给学生一定的话语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要让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活动,使评价成为平等沟通、探讨问题、确立目标、树立自信的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1.学生自评
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评价的主体。教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教师当学生完成一项学习活动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养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