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学科答疑简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8 17:41: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速度。提高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

学生爱读书之后,教师还要继续引导,提出要求,如平时学习任务重,时间不充足,在课外阅读的时间上就得好好安排,绝不能因为课外阅读兴趣浓厚而忘乎所以,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读书,做到课内课外两不误。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并加以得当指导,学生便能自在、积极地在广阔的知识世界里遨游。

问题三、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张增甫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可从很多方面研究。如: 1 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正确地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 2 要制定明确、具体、适度的课时教学目标。 3 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 4 要了解学生,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5 要重视课堂上的生成,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6 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

(2010年7月,在全国小语会举办的大连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峦老师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今天重点围绕“精心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大家交流。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否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把握教材特点,抓住教材重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事写一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详写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课文重点是董存瑞舍身炸堡部分。至于“冲向暗堡”这部分,完全可以以读代讲,略处理。

《草地夜行》:也是一事写一人,也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也是详细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但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写了“我”(小红军)的心理活动,二是环境描写。

在抓重点内容(老红军身陷泥潭光荣牺牲)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写描写小红军心理活动的作用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狼牙山五壮士》: 要着重抓三点: 一是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语句。

△ 段落:“选择绝路”“英勇歼敌”“壮烈跳崖” △ 语句: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重点语句。 二是抓住“英勇跳崖”部分,理解五壮士宁死不屈的精神。

△ 为什么跳崖? △跳崖前可能想到什么? 三是突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对重点段的朗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要读出气势,表达出情感。

第二方面,强化引导学生学语言、学表达的意识。 例如,《深山风雪路》 :对文章几次写脚印作用的认识。 在理解人物特点之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几次写脚印的作用。

△第一次: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山之中,大雪之天,是谁留下的脚印?”

△第二次:写的是作者想像的内容:老吕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突出了老吕是有功之臣。

△第三次:写老吕去冷风口路上留下的脚印。突出他岁数大了,还在默默奉献。 △最后写“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抒发作者对老吕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例:《军神》

学习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本文在写法上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的设计,体现了通过两篇课文的比较,引导学生学习表达。

第三方面,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提出以下3点,供大家参考:

(一)要精心设计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步骤。

在明确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步骤。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缺少解决重难点的恰当的方法、步骤。解决重难点仅仅靠学生的自读、交流。可是,当学生自读、交流了一番仍然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就无计可施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比较难理解的,其中的难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说她“嘴上带着微笑”?文章为什么这样写?老师抓住了这个难点。但处理方法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讨论清楚吗?讨论不清楚怎么办?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这样的安排会有效果吗?

例,课文《白杨》的特点是借物喻人,即借写白杨的特点,赞扬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应抓三个要点有步骤地处理:

1 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1) 高大挺秀。

(2) 适应性强。 (3) 坚强、不动摇。

2 理解爸爸那一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1) 认真读懂14—15段,了解爸爸那一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2) 补充相关资料。 可补充两方面的资料:

第一,当年支援新疆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图片、资料。 第二,找反映新疆戈壁变化的资料、图片。

3抓白杨和建设者的共同特点(将白杨和建设者联系在一起)。

即爸爸那一代边疆建设者像白杨。

爸爸那一代建设者在哪些地方和白杨有相同之点? (二)教学设计要讲求层次性。

一个教学环节常常是由若干个紧密相连的具体步骤构成的。所谓层次性,是指这若干个具体步骤之间要前后有序,呈现出阶梯式上升(或“层层深入”)的状态。

我们发现,有些课之所以效率低,常常与教学设计缺少层次性有关。有的重要教学环节当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步骤,含混一片;有的具体步骤之间的顺序混乱,不合逻辑,不符合学生认识过程;有的若干具体步骤始终在一个平台上,没有形成上升的梯度。

如,小组讨论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学生没有形成认识上的碰撞和提升。而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又是小组内发言的重复。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者之间始终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学生的认识没有体现出步步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讨论、交流显然就是低效的。

一位老师在执教《梅花魂》时,对课文重点段(第13自然段)做了如下的设计: 1 导入13自然段的学习。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珍视墨梅图?哪一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 理解梅花的特点。

① 自读思考:外祖父的话讲了梅花的什么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梅花的特点。

③ 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你对梅花特点的理解。 3 理解“有气节的中国人”。

① 什么叫有气节?结合外祖父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②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人是有气节的中国人? 4 在外祖父眼里,“有气节的中国人”和梅花有什么关系呢? 5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珍视墨梅图?说说你的理解。

6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表达出对梅花、对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赞美之情。 上面环节的设计层次性很强。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特点,再理解什么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然后抓住两者的联系让学生谈理解,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设计符合

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一位教师执教《语言的魅力》时,是这样处理“无动于衷”的“衷”字的: (课文片段:“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1 先认读生字“衷”。

2 说说这个字的部首。想想这个字和什么有关系?(衣服) 3 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猜猜这个字最早的意思是什么?(内衣) 4 “衷”后来又有了以下4个意思: ①穿在里面;②恰当;③内心;④善。

“无动于衷”的“衷”字应该是哪个意思?(内心) 这一设计的层次性很强,处理得非常到位。 (三)要增强教学设计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尤其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强教学设计的综合性,减少单一性。综合性强的教学设计,可以发挥一个教学环节的多重功能,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北京市密云县的一位老师,在《深山风雪路》一课的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设计:在理解了老吕这个人物的特点之后,让学生仿照中央电视台“2005感动中国”给获奖人物写“颁奖辞”的做法,给课文中的老吕写一段“颁奖辞”。这一设计使课文的学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评价以及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几方面融合在了一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设计。

北京市丰台区一位老师上《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一课,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当时是少年毛泽东的老师,你给少年毛泽东写一段怎样的评语?”这一设计贴近孩子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动笔写的欲望,将理解人物特点和练习书面表达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是个综合性强、实效性强的教学设计。

问题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江红

写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它能使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些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几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学科答疑简录 的文档
小学语文学科答疑简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ermn977rr3blza1bt2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