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天气,林区已形成急进地表火和猛烈的树冠火时,生土带的宽度一般需在50m以上。
③开设生土带的地点,要根据林火蔓延速度和开设生土带所需时间而定,应确保在火头到来之前完成生土带的开设。
④在平缓地带,隔离带走向要尽可能地与风向垂直;在山坡地带,隔离带要环山开设。
⑤尽可能利用河流、小溪等自然条件和道路、农田等人为条件设臵隔离带。
⑥设隔离带要讲究经济效益。林火与隔离带的距离要适当,距离越大,中间舍掉的森林资源就越多。
3.以火灭火法。
当林火已形成高温的急进地表火、强烈的树冠火,用人力难以扑灭,用其他方法开设隔离带有困难,或根本来不及开设隔离带,有时开设的生土带其宽度尚不足已阻止林火蔓延时,均可采用以火灭火法。
(1)点火的形式。
① 有控制线点烧。利用林区天然屏障,如公路、林区小路、河流、农田等为控制线,迎着火头方向点火。
②无控制线点烧。控制线开设出来后,若坡度较大林地,可在开好从山脊到山脚的垂直控制线(宽度为4~6m)上,每隔5~6m点火,也叫“梳形”点火法。
在欲作控制线地段逐段点火,火线长度10m左右,待烧到2m宽左右,扑灭外侧火,让内侧火迎着蔓延过来的火。点火距离可隔一两个山头,适于阻截急进树冠火或急进地表火。
③“抽条式”点烧。在距火头下风向适当地段,利用已有屏障或临开设防火线,贴防火线蔓延方向的一侧分别在2m、5m、10m、15m处点几条火线,适于阻截火向下风头方向蔓延。
④梯形点烧。在火线前方先烧出一条控制线,点火后,后撤20~30m,烧第二条火线,再后撤点第三条火线,扑灭最后一条火线。
(2)点火的基本条件。
①要有统一指挥,要彻底清理火头与点烧线中间的人员,点火应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
②为防止跑火,一般以在晚间进行为宜。
③点火时,必须建立起控制依托地带,如果控制线外侧不能确保控制火势蔓延时,坚决不能点火。否则火场面积越点越大,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④计算好点火地点与火头允许距离,这段距离包括需要隔离的宽度,加上火烧隔离带时间内火头向前蔓延的距离之和。
(3)点火不利情况的处臵办法。
①风向不利。顶风点火称之为风向不利。点烧这种火的时候,如果火势较强,风速较大,往往会出现飞火或者发生人工点燃的火线越过控制线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有:
A.寻找自然的或者开设有利的依托。 B.采取多线带式点烧方法。
C.加强控制线的防守。
D.注意观察烟柱的移动方向,烟柱的方向可以指示飞火的方向与范围。
E.要在飞火有效范围内设防。
②坡位不利。人工燃烧带从山上向山下燃烧时称为坡位不利。这时往往会出现风向不利时出现的一些情况,解决办法与风向不利时相同。但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A.尽可能不在坡度30o以上的地方点烧。 B.不能在坡度超过40o的地方点烧。 C.点火处不要选在可能引起树冠火的地方。
③可燃物条件不利。通常把幼林、针叶异龄林、森林可燃物密集且载量大视为可燃物条件不利。要尽可能不在这样的地方点烧。在不得不点烧时,必须做到两点:
A.把可能移走的可燃物搬走或清除。
B.集中较多灭火工具,尽可能地把点烧火线的强度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程度,以防意外。
4.爆破灭火法。
用炸药爆炸,炸出一条防火隔离带,以阻止火势蔓延;也可用炸药爆炸火灾,产生冲击波,将火头压下,形成瞬间缺氧状态,以减弱火势。
5.人工降雨法。
人工降雨灭火是在人为促进下,利用自然条件使云层早期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达到灭火的方法,是扑灭大面积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①在云层内引入致冷剂,促进局部云体冷却,而产生冰晶。 ②在云层内引入人工冰核,由人工冰核产生冰晶。一种是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另一种是用高炮把致冷剂打到云层上去,爆炸后散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