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
作者:廖佳怡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4期
摘 要:从根本上来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也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它能够在根本上深入探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针对这样情况,本文着重论述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现实意义;理论启示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认为,价值所体现的是无差别的一般性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和汇集。然而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如果只是有一般性的劳动是完全不足够的,务必与别的生产性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构成价值,换句话说就是,针对价值形成的层面而言,劳动形成或者是构建起价值的前提是有条件的,对于马克思哲学理论所涉及的劳动价值理论来说,把整个商品生产过程看作是一种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体,也就是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意义上的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价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启示
从根本上来讲,人类的活劳动构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认为,无差别的人类一般性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价值和财富有相当程度的联系,但是他们是两个含义差别很大的概念,价值所体现的是人类的一般性劳动的凝结,但是劳动并不仅仅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也就是物质财富的唯一的途径,就像威廉·配第所说的那样:“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简而言之,马克思劳 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所称之为的生产劳动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社会的分工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然而,很多经济学家都对于一个事实没有有针对性的加以强化,那就是,如果说商品有二重性,但是像斯密、李嘉图等相关学者,仅仅单纯对于劳动进行分析,就只能认识到表象而产生很多误区,从本质上认识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这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从根本上来讲,在商品具备了使用价值之后才能够真正形成价值。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内在的价值规律。从根本上来讲,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呈现正比例关系的,而与劳动生产率却呈现反比例关系,生产产品所使用的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