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403)
(教育管理学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和一般公共管理理论素养,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问题,了解国内外教育管理领域研究新进展和实践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一)培养方式
本专业教学过程坚持学术性导向,突出问题意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社会调研、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广泛阅读、独立撰写论文、学术交流与分享、自学等培养方式,在学习期间要保证达到学校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少数学业优秀的,在完成培养要求所规定的主要课程后,经导师推荐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可申请提前毕业或直升博士研究生。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教育管理与治理研究
教育改革各项目标的实现,要求不断提高行政水平,改进管理,建设教育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教育管理与治理方向则重点关注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探讨教育系统内外各种专业力量如何各司其职、协作共治,推动学校与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促进各项教育改革和改进事业的发展。
2. 教育经济与财政研究
本专业教育经济与财政方向关注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关注教育与国民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即教育财政问题)、与劳动力市场划分、与社会关系等问题;探索教育中的经济现象与规律,探索教育行为及其对个人发展的经济价值,涉及教育投资、收费、成本、工资、就业、教育私人收益等问题。
3、教育评价与政策分析
该方向重点关注各层次教育评价与测量相关议题,尤其是当前国家系统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我们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技术对考试和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实现相关的理论贡献和政策回应。该方向还尤为注重教育政策分析的问题,从教育经济和管理学等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个层次,涉及决策、实施和评鉴等不同环节的政策研究,既突显科学规范、也囊括批判反思性政策分析的立场。
4、教育领导与组织发展
该方向重点关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行政官员、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等各层次行动者的教育领导力的培育和发展问题,依托教育领导的影响力推动区域、学校和各类教育组织的变革和改进,提升教育组织效能和效率,促进组织形态的优化和转型。研究应用多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透视教育领导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促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精进。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3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8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8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修满6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 2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中英文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教育研究方法 Methods of Education Research 含:教育的量化研究方法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教育统计基础(EDU660) Fundamentals of Educational Statistics(EDU660) 回归分析(EDU760) 学位基础课 Regression analysis(EDU760) (必修) 实验设计(EDU750) Experimental Design(EDU750) 教育与心理测量基础(EDU770)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EDU770) 准实验设计(EDU850)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EDU850) 学分 开课时间 2 1 4 4 2 1 1 1 1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年 第一、二、学部开设 三学期 第一、二、 三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任课教师 学位公共课(必修)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第一学期 开设 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中的因果推断(EDU851) Casual Inference in Education 结构方程建模(EDU866)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EDU866) 多元统计(EDU860) Multivariate Statistics(EDU860) 多层线性模型(EDU865)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HLM(EDU865) 问卷调查(EDU870) Survey Research(EDU870) 高级教育与心理测量(EDU875)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II 量化科研论文写作(EDU890) Writing to Publish Quantitative Research Paper(EDU890) 含:教育的质性研究方法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质性研究导论(E1) Introductory Theor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E1) 田野研究(E2-1) Field Inquiry Strategies(E2-1) 叙事研究(E2-4) Narr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E2-4) 文化与生活史研究(E2-5) Cultural Studies and Researches in Life History(E2-5) 质性研究成果撰写(E4) Writing of Qualitative Research(E4) 案例研究(E2-2) Case Study(E2-2) 行动研究(E2-3) Action Research(E2-3) 扎根理论(E2-6) Grounded Theory(E2-6) 质性分析软件应用(E3) Qualitative Analysis Using NVivo(E3) 西方哲学与人的教育 Western Philosophy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Education 教育学理论基础与前沿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教育管理学基础与前沿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教育经济学基础与前沿 学位专业课 Economics in Education (必修) 专业研究选题指导 Directed research (I) 专业论文写作指导 Directed research (II) 学位教育教育财政学 专业经济Financing Education 1 2 2 2 1 2 1 2 1 1 1 1 1 1 1 1 3 2 3 3 1 1 2 第二学期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第二学期 开设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二、三学期 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第二学期 开设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教育学部统一开设 第一学期 教学团队 第一学期 教学团队 第一学期 教学团队 第二学期 教学团队 第三学期 教学团队 第二、三学期 课模块 教育与市场 2 (选The Emerging Education Markets 修) 学校管理经济学 2 Economics of school management 教育政策研究 2 Educational Policy 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Teacher and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2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Issues 学校管理心理学 2 Psychology on School Management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务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chool 2 Management 教育教育法学 2 第二、三管理Educational Law 学期 模块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2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教育管理伦理学 2 Educational Ethics 教育改革与政策专题研究工作坊(I) Workshop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2 reform studies 教育改革与政策专题研究工作坊(II) Workshop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1 reform studies 教育考试与评价政策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Issues of Educational 2 教育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Policy 第二、三评价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 学期 模块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Educational 2 Evaluation 教育测评与考试制度研究 2 教育领导学 第二、三2 学期 教育Educational Leadership 领导教育领导与政策的社会科学基础 第二、三模块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2 学期 Leadership and Policy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选修) 五、科研成果要求
(一)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讲座、论坛、竞赛等活动,所有硕士研究生须参加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30次;学术会议或学术沙龙论文报告1次以上
(二)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内容包括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等,教育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累计为40学时以上,所有硕士研究生均须参加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
(三)社会实践
文科研究生还须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两周。 六、中期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对拟毕业的学生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课程审核:审核学生是否修满最低要求学分。 2、科研能力审核(含科研成果审核):审核研究生在学期间的课程综述、学年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鼓励硕士生在校期间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须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中,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累计1次以上。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以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指导小组为单位,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所选题目的和意义,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目前国内外的进展和动态,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成论文的时间和预期结果等。报告后,由该研究生的导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然后请到会的其他导师和研究生提出意见,再作修改、定题。最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由导师签署意见后,交学院审核。开题报告在规定的中期考核时间内进行,若第一次未通过,允许在1-2个月内再进行一次,仍未通过者,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二)考核形式:
以专业为单位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组成,也可邀请校内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
(三)淘汰机制:
1、中期考核成绩合格,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的,进入硕士论文阶段;
2、中期考核成绩较差、明显表现缺乏科研实践能力、政治思想品德不良的,应终止其学习,建议予以肄业。
3、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按时完成中期考核者,按中期考核不合格处理。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或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
(二)论文开题 (详见中期考核) (三)论文的撰写
论文开题以后,研究生应该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硕士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四)论文评阅和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经2-3位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评阅和通过“双盲”评定。“双盲”评定和评阅合格方能进行答辩。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4月至5月进行,最迟不超过5月底。
八、专业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一)中文书目
[1] 欧文·E·休斯著,张成福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