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8-2011年上半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4 7:58: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察”,而09年国考申论材料中“材料一”就提到这个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郑州谈的是工业问题,其中涉及到品牌构建和自主创新等问题,所以戴斌老师认为考生从“自主创新”(或“产业结构调整”)这个角度切入,其实是符合题意的。

而另一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焦作市谈的是农业问题,其中涉及到了粮食价格的问题,所以考生从“粮价调整”这个角度切入,其实也是符合题意的。

国考在08年的大作文中,引入的是开放性话题,其实09年的国考依然延续了让考生有“较大自由发挥空间”的特点,所以很多考生其实可以放下心头大石了。以下是从“粮价调整”和“自主创新”这两个角度分别撰写的两篇范文,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09年国考申论范文一:(从“粮价调整”角度)

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衡 ——浅议粮价调控机制的构建

近来,有学者指出,“次贷危机后,下一场危机将是农产品危机。”尽管世界各地农民全力增产,谷物供应依然紧张。粮价飙涨已演变成最急迫的经济问题。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大的风险。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焦作市视察时,重有村民提出希望政府提升农产品价格和补贴。谈到这里,我们不禁思考:如果从全国发展的大局考虑,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从执行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如何调控农产品的价格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粮食价格是基础价格,是百价之基,粮价可以说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农产品价格的特殊性在于其既串联了“消费者”,也串联了“生产者”。粮价太高,会对消费者,特别是城市低收入群体产生影响。而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谷贱伤农”,粮价太低,又会影响农民的收入,不利于农民增收,进而会影响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粮食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在“高价”与“低价”之间,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保持粮食稳定发展都十分关键,可谓举足轻重。那么我们该如何恰当地权衡利弊,建立合理的粮价调控机制呢?戴斌老师认为应从以下角度考虑:

从定价的标准上看,我们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粮价,由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调控为辅。我们不应该动辄对粮食价格上涨进行“不假思索”的政府调控。或许很多地方政府对粮食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含义通常简单地理解为:采用各种手段抑制粮价上涨。其实,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通货膨胀下补涨和比价复归的自然过程。当粮食之外的所有商品价格都发生大幅度增长,单纯控制或靠补贴方式抑制粮价上涨,不仅会打击农民种粮和出售商品粮的积极性,而且可能导致不合理现象,包括粮食走私增多、促进对粮食的不合理加工和转换、粮食消费的浪费等。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粮食本质上除了满

25

足生存需要之外,其本质核心是“商品”。如果粮食价格的变化幅度不至于影响群众的生存问题时,那么粮食这一“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市场供应量与需求量的辩证关系,或许就是最合理的调整标准。

另一方面,政府在建立粮价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与国际结构,参照国际市场价格,采用适当的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财政预算中应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由于目前国内的CPI增长幅度高企,许多农资纷纷大幅涨价,我们只有将粮食补贴的增幅调整到与农资涨价同步或者高于农资涨价的水平,农民才会有增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产品生产的目标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近年来,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已深刻表明,国内外对于粮食的需求都在日益增长。比如人口的增加还在持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肉类消费比重越来越高,由此带来饲料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人口的流失,众多农民从粮食的“生产者”变成粮食的“消费者”;甚至粮食目前是在与能源、与城市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这些现状几乎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现实面前,建立合理的粮价调控机制,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将决定了我们能否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09年国考申论范文二:(从“自主创新”角度)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

—— 创新需要“政府引导”为民族品牌“铺路”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无论是资本市场、技术市场,还是产品市场,中国正在迅速融入国际化。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郑州考察时,专门提到了民族品牌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世界品牌形象,不但要有中国“身份证”,还要有“世界通行证”。

但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在“企业主导”的前提下,许多人包括少数地方政府忽视了其中“政府引导”。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并不等于“企业自己干,政府甩手看”,绝不能忽视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那么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角度思考:

首先,从观念角度,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努力引导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同时我们要引导“创新文化”和“创新观念”的建立。在改革开发初期,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跟踪、模仿、技术引进是当时的必然选择,“自主”的意识不强、创新文化的淡薄、创新观念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创新文化”和“创新观念”的形成。戴老师认为我们需要通过宣传媒体工具,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打破“中庸文化”的影响。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科技自主创新创建一个较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将自主创新近期和远期规

26

划纳入到政府工作当中。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其次,从机制角度,在管理机制上,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及大学创新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和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需要围绕“自主创新”这一核心目标,针对企业的特点,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形成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政府、企业、相关机构在研发投入上的分工协作与互通互动机制;新东方戴斌老师认为还应采用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支持产业发展的研发平台,加大对共性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在各行业中定对象、定时间、定范围、定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力度建立推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重点针对研发团队的工作特点完善科技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同时,加大对创新投入的法律保障,重点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防止人才的无序流动与恶意抢挖。

再次,从人才角度。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乃是决定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引进优秀人才,特别重视从海外引进团队。同时重视对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们常常强调“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不是简单的一个词,它必须融入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中。政府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各式的讲座、论坛的方式不断引导企业家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和精神两种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或许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民族品牌的发展之路注定是一条崎岖而不平坦的道路,我们需要的是“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变“以我为主”为“以市场为主”。为什么胡锦涛总书记河南郑州考察时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时特意强调“品牌”的构建?因为目前的国际竞争实际上主要是品牌的竞争,而这场竞争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中国的企业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先练好“内力”,从观念、机制和人才角度做好“储备”,努力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这个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信心,更多的还是我们自身的实力。

27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给定资料:

1.全球海洋面积大约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71%。一般认为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根据国务院2003年5月9日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贮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

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进行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据我国科学家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大约30亿到70亿吨。据有关部门测算,整个南海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大约230亿至3000亿吨,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城。南海海域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归中国管辖的海域。 国家海洋局某负责通知指出,要看过我国海洋资源这些数字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来说是非常有限的。他说,衡量一个国家的海洋资源优势通常有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人均管辖海域面积。从这个指标上来看,我国在世界的排名大概是120名左右;第二个指标是海陆面积比。我国这个比值是0.31︰1,世界排名大概100多一点;还有一个指标是海岸线长度和国土面积比。这个比值我国在世界的排名90多位。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784公里,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渤海是中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发力度加大,渤海的污染日益加剧。 濒临渤海的二界沟是某市最大的渔港,过去成立的海鲜商贩和饭店伙计基本上都到这里来上海货。可眼下,尽管离休渔期还有一个月,但很多穿都停靠在码头没有出海。“去年上冻之前,船上坞,一直停到现在。”一位码头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污染,渤海的鱼越来越少,许多渔民都不愿出海了。有些大船一停就是半年,只有零星几条小船还出海打渔。正说话间,一条出海的渔船回来了。 记者:“出去多长时间了?弄到啥了?” 船老大:“哪有鱼啊,两天就那点虾爬子。”

28

2008-2011年上半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fruv3p2xv2teb88imwf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