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做了实验感受一下吧!请大家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品,让它动一动,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1.点动成线。如果把这个小球看成是一点,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线)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吗?板书:点动成线
2.线动成面。如果把这枝笔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面)
概括起来就是:线动成面
3.面动成体。如果把这本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那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旋转)板书。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体,也就是说:面动
4
成体。
4.大家能举出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 ?
5.小结: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习过那么平面图形?(学生回答老师贴图)
2.这些平面图形旋转后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呢?请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并和同桌说一说。
3.大家刚才说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做。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平面图形,请大家选择好以哪条线动轴旋转后贴在圆棒的双面胶处,然后旋转,最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单上。 4.小组活动,操作记录
5.学生汇报,老师贴图。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根据刚才这些同学的汇报,你又想说些什么 ? (1)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
(2)不同的平面图形,也能旋转出同样的立体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和半圆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同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不同的边为轴,旋转出的立体图形也是不一样的。
6.小结:看!同一个长方形以不同的轴旋转可以形成圆柱体。象三角形和梯形以不同的边为轴可以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课件)
5
7.在这些立体图形里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进一步来了解它们。谁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底面,不同点圆柱体上面也是一个底面,而圆锥体上面是一个顶点。圆柱体有无数条高,而圆锥体只有一条。)
8.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哪些物品是圆锥体呢?学生举例。 三、巩固练习
1.实物判断:是不是圆柱体?说明理由。 2.书P3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书P3第2题。同伴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数学世界多么丰富多彩啊!简单的动就将这些平面图象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今后让我们继续多观察、多操作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吧! 五、作业:练习册P1
六、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 圆台 球 圆锥
6
第二课时 面的旋转(2)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2)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2-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感知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通过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动手实践、探索特征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