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烧杯内金属颗粒的体积60cm3; (3)烧杯内金属颗粒的密度为9g/cm3。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解答】解:(1)天平的使用方法,调节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时,说明横梁平衡了。 (3)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平视读数,此量筒分度值为2mm,读数为20ml。即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20cm3。
再称量烧杯和剩下的盐水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4)∵由图示可知:
烧杯和剩下的盐水总质量为:50g+4g=54g。 又∵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75g, ∴量筒内盐水的质量m=75g﹣54g=21g。 (5)∵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20cm3。 ∴盐水的密度:ρ
盐水
==
=1.05g/cm3=1.05×103kg/m3。
故答案为:(1)平衡;(3)20;游码;(4)54;21;(5)1.05×103。 24.【解答】解:
(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由图甲可知,物距为40cm,则u>2f,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D,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2)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2f>u>f;
②由图丙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即u=18cm),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实像,根据图丙可知,像可能在100cm之外,所以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
实验中,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即说明该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光线提前会聚而成像在光屏上),故这副眼镜是凸透镜,即是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D;照相机;(2)①2f>u>f;②增大;(3)像在100cm之外;远视镜。
25.【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因此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46℃; (2)如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其熔点为48℃.熔
第13页(共14页)
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温度保持不变;
(3)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但是b、d表示熔点都变了,所以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1)从下往上;使海波均匀且缓慢受热;46;(2)BC;48;保持不变;(3)c。
26.【解答】解:(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棋子的像与棋子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棋子A的像不能与另一侧桌面上的棋子完全重合。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故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测量物距与像距,还需要刻度尺,刻度尺的作用是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故答案为:(1)不垂直;(2)重合;大小;(3)刻度尺;距离;相等;相等;对称。
第14页(共1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