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9:19: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题秋江独钓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难点: 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目标: 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育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过程: (诵读与欣赏)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读古诗。(注意“蓑、扁”的读音)

(2)指名朗读古诗,齐读古诗。 (3)让学生发现这首诗的一个特点。(四句诗用了九个“一”,这是体现诗

题中“独”)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背诵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的头脑中是否有一幅画?(引导学生将诗意的形象具体化) (2)介绍古诗中的题画诗,这类诗“诗中有画”。(进一步让学生根据诗句

展开想象,将原画在学生头脑中还原。)

(3)让学生自我感悟:读了《题秋江独钓图》,你能感受到诗中有画吗?

3、小结。

1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进学之道

一.导入: 1、简介《礼记》

《礼记》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共四十九篇。《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其内容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文艺、教育等诸多方面。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也是我们今天普遍采用的注解。 2、读选段(15分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注解:善,善于。逸,闲适。而,但是。 从,跟……一样。庸,归功于。怨,埋怨。问,探讨,研究。坚,坚硬,结实。节目,枝杈。 说,读tuō,通“脱”,脱离。 待,对待。问,问题。 叩,敲,打。 待,等待。进,增进,深入理解。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 二、如何读

1、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2、朗诵:指大声诵读诗文,带有情韵地朗读,既可表现声音抑扬顿挫之美,还可传达情感信息,更能感染人。诵读

3、吟诵:有节奏地诵读诗文,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 三、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选段,运用以上三种读书的方法中的一种来读你选择的选段,推举小组中读得最精彩的同学进行展示。读后概括所读选段的中心内容思想。 四、联系实际(14分钟) (一)、观看情景剧(3分钟) (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3分钟) (三)、发表看法 (一)学习小结:《学记》思想的启发

(二)方法小结:课外自学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读——思——悟——行 五、课外拓展

六、齐读选段,作为回礼(如有时间)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进学之道

方法:读——思——悟——行

2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写诗人日暮逢雪投宿的经历。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正确朗读和背诵积累古诗文。 2.理解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3.理解作品表现的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场

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读好诗歌 —— 做一个朗诵家

1.欣赏范读视频 2.设计朗读节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一首五绝,可按如下节奏和重音试读: 日暮 苍山 远→,天寒 白屋 贫→。 柴门 闻 犬吠→,风雪 夜 归→人 3.自主训练,展示成果。

三、发现精彩 —— 做一个欣赏家

【学生活动】寻千金一字,赏风雪人归 第一步:学生自主探索 过渡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或哪一个词语用的精彩?请你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说说见解。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解读诗中一词、一句,彰显自己独特的悟性。 第二步:围绕预设题目再度加深理解。 预设题目:

1.苍山为什么会“远”?

2.“天寒白屋贫”中,一个短语“白屋贫”好在何处? 3.“柴门闻犬吠”中,一声犬吠使意境有何改变?

4.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除“闻犬吠”外,旅人还听到什么声音?

解决方案:第1、2题可举手发言,3、4题可按小组讨论后再代表回答。 参考答案:

1.一个“远”字,点活画面、托出诗境。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2.“白屋贫”,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反映了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和“日暮苍山”一起共同渲染冷色调和暗淡的情绪。

3.一声犬吠,使意境在这里发生了默默的转折。本来画面是冷色调、无声的,犬吠带来一点热闹,无声转为有声,这种热闹的气息打破了视觉的冷清。

3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4.实际听到的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应答声等。只有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足以勾勒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板书:苍山远 白屋贫 闻犬吠

四、思辨真情 —— 做一个评论家

【学生活动一】品诗情,绘折线。

指导语: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请结合具体诗句作验证分析。然后绘制一幅作者情感变化的折线图。 背景链接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本诗可理解为表现被贬羁旅风雪途中的经历。 第一步:分组探讨,梳理离人情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形成统一看法。 第二步:代表陈情,各家争鸣归一。 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参考:首句“日暮”又逢雪隐含着作者茫然、焦灼的情绪,“天寒白屋贫”更给人以暗淡的情绪,“柴门闻犬吠”中一声狗叫为冷寂的黑夜带来了一点热闹。主人的归来带给作者更多的温暖与安慰。 第三步:绘制折线,图文并茂展才艺。

1.学生根据讨论归纳结果,绘制作者情感变化折线图,并标注相关诗句。 2.教师用实物投影器展出优秀作品,师生共同绘制折线图。(见下面效果图)

五、读书诵诗 —— 与古人谋

教师:一代代大师已成为古人,但他们的诗篇仍然熠熠生辉,今天读来,哲理与智慧仍感同身受。下面我们一起背诵这永恒的经典,让那些可贵的精神永远流芳,让我们永远能与古人交流。

师生一起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

搜索更多关于: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的文档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g1iz1uxzp47le14lld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