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f=zeros(1,10); f(1)=20; for n=2:10; f(n)=f(n-1)*0.5;
end
g=zeros(1,10);
g(1)=1; for m=2:10; g(m)=g(m-1)-3;
end s=dot(f,g)
8.生成一个9×9维的魔方矩阵,提取其中心的3×3维子矩阵M,利用sum函数检验其各行和各列的和是否相等。
a=magic(9) m=a(4:6,4:6) sum(a) sum(a')
?1?29.已知T???3??4234534564??1?25??,利用函数生成左上三角矩阵T1???36???7??4234034004?0??。 0??0?t=[1,2,3,4;2,3,4,5;3,4,5,6;4,5,6,7] t=flipud(t) t=tril(t) t=flipud(t)
三、设计提示
1.等比数列可利用首项和公比的元素群的幂乘积生成。 2.提取子矩阵,可灵活应用“:”号或空阵[ ]。
3.尽量用Matlab函数生成上述矩阵或向量,不要用手工逐个输入。
四、实验报告要求
1.编写实现第二节实验内容中所使用的函数命令,并记录相应的生成结果。 2.思考题:是否存在2×2维的魔方矩阵?。
3.书写实验报告时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在分析描述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
《Matlab语言及其在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实验指导书
6
实验四: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恰定方程组的解法。
2.了解欠定方程组、超定方程组的解法。 3.掌握左除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4.学会测试程序的运行时间。
二、实验内容
1.用两种方法求下列方程组的解,并比较两种方法执行的时间。
?7x1 ?14x2?9x3?2x4?5x5?3x ?15x?13x?6x?4x12345????11x1 ?9x2?2x3?5x4?7x5?5x ?7x?14x?16x?2x2345?1???2x1 ?5x2?12x3?11x4?4x5左除法
?100?200?300?400?500
a=[7,14,-9,-2,5;3,-15,-13,-6,-4;
-11,-9,-2,5,7;5,7,14,16,-2;-2,5,12,-11,-4];b=[100,200,300,400,500]'; >> x=a\\b 逆阵法
a=[7,14,-9,-2,5;3,-15,-13,-6,-4;-11,-9,-2,5,7;5,7,14,16,-2;-2,5,12,-11,-4]; >> b=[100,200,300,400,500]'; >> inv(a)*b
2.判定下列方程是恰定方程组、欠定方程组还是超定方程组,并求其解。
?6x1?9x2?14x3?11x4?5x5?68?x?14x?7x?15x?6x?294?12345???2x1?x2?7x3?12x4?x5??441??6x1?11x2?11x3?9x4?13x5?103
a=[6,9,14,-11,5;1,14,-7,-15,-6;-2,1,-7,12,-1;6,11,11,-9,-13]; b=[68,294,-441,103]'; x=a\\b
《Matlab语言及其在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实验指导书
7
3.用网孔电流法求如下电路的各支路电流。
a=[4,-1,0;-2,6,4;0,-1,2];
b=[2,1,1]’; x=a\\b
4.用结点电压法求如下电路的结点电压un1、un2。
a=[3,-1;-9,11];
b=[20000,0]’; x=a\\b
三、设计提示
1.在计算程序的执行时间之前,应注意用clear命令将内存变量清空。 2.求得线性方程组的解之后,代入原方程验证是否正确。
四、实验报告要求
1.编写实现第二节实验内容中所使用的函数命令,并记录相应的生成结果。 2.对于电路的求解,应列出相应的网孔方程和结点方程,并注意方向。
《Matlab语言及其在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实验指导书
8
3.书写实验报告时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在分析描述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
《Matlab语言及其在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实验指导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