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引江济汉一利多害作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7:43: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恳请党中央、国务院调研: 谁欺骗党中央? 5 省与交通部联合耗资2.8亿元建成沙洋新城至洪湖螺山的长174km的江汉航线,就有一部分利用了两沙运河的航道。

江汉航线是江汉平原的水运新干线。既是一条沟通长江中游与汉江中游水运捷径的经济航线,又是沟通汉江与湘江、构建我国又一条南北水运主干线的重要连接段。只有江汉航线升级建成生态航道才称得上湖北省开挖的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由于交通部门某些人一心想从引江济汉“交叉航道完建”中套取国家高额补偿资金,始终阻挠江汉航线发挥水运优势,至今仍空空如也,新城船闸建成多年仍在等船。更坏的影响还在于沽名钩誉,把明显不如湖北省江汉航线和汉北河的引江济汉通航工程,说成“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明明从湖南岳阳到襄樊比走江汉航线要绕道130km,还说“湖南货船到襄樊缩短绕道航程680km”。招致网上有人借题讥讽、无端指责当今中央领导学历高、历史地理知识淡薄,不如老一辈学历低知识渊薄,映射出中国现代教育之痛。难道炒作者还不该“文责自负”?当政者对自我作贱水运资源熟视无睹,难道非要等历史来给算后帐?

(二)有悖技术政策 不谋长远发展

航运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明文规定“新开运河的线路选择应充分利用原有的河道、湖泊、洼地和排灌渠道”。这里,有我国历史上最早开挖的两沙运河,还有现代开通的江汉航线,还有等待升级联网的荆州武汉内河航线。引江济汉能否加以利用?有无必要再毁地填湖修高渠?只要一比较便一目了然。可是,水利交通共建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始终拒作科学比选,试图以瑕掩瑜。

? 两沙运河为江汉航线与荆州

武汉内河航线的结合段,是连接汉江与湘江、汉江与清江和武汉至长江沙市以上的水运捷径。显然,引江济汉毁地填湖修高渠取代不了两沙运河,不只是耽误江汉平原航道网升级联网,还要截断它,让中央斥资增加长久碍航的堵点,自毁湖北水运的比较优势。

? 毁地填湖修高渠占地多,又

影响航道安全,无谓多建航道交叉船

闸,增加修复陆路交通的改建工程量和投资。让船舶航行在两岸高堤内、在众多桥梁下穿行也很煞风景。

? 由湘桂运河——江汉航线(含两沙运河新习航道)——汉江——南水北调中线,

组成我国中部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运干线,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为我国未来的水上交通所描绘的更加美好的蓝图的最亮丽部分,但因受“篡改规划”的阻挠,至今尚未走上现实。现应拨乱返正,以引江济汉利用两沙运河推进江汉航线开通升级和汉江中下游梯级渠化,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三、 毁地填湖,自毁家园,作孳引江济汉补偿工程

(一)不趋利避害 偏作茧自缚 毁地又填湖 建设性破坏

引江济汉的规划纰缪就在于不按照自然条件和历史启示趋利避害、统筹兼顾;不结合当地水利规划,考虑综合利用;拒不利用两沙运河,经过长湖,从兴隆坝上入汉,硬要毁地填湖修高渠,对荆楚大地生态环境造成“建设性”破坏,明显“兴一利而增多害”。一利:

6 引江济汉斥巨资毁地填湖修高渠作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通航输水,在从长江抽水入渠后,向汉江下游的下段自流补水,局部防止“水华”和济航。多害:①对汉江中下游未补偿到位,牺牲了对襄樊、沙洋河段的生态补偿。很明显,引江 济汉必须统筹兼顾向中游引清调水,才能同时改善中下游水环境。因此,从长远考虑引江济汉应从兴隆坝上入汉,抽江至崔家营水库,以解决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形成河道型水库,由于引汉调水环境流量减少而引起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同时为远期“引长入黄”、沟通黄淮汉航运提供可靠水源。这就完全没有必要先修高渠多消耗资源。②不利用两沙运河调水, 不能节省渠道长度,要多作土方,多占耕地,多修挤压长湖的交叉建筑物、航道交叉工程和桥梁工程。以消耗土地资源求补偿,只能少数人获利,而大量毁掉发展农业、安置丹江口水库移民、推进城镇化等发展经济的用地,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是搞破坏式发展。③搁置和截断江汉航线,斥资增加长久的堵点,不利于长湖周边航运和江汉平原腹地航道升等联网,不利于沟通汉江与湘江的航运,与洞庭湖水运沟通还要依赖开辟淞虎航线,阻碍湖北水运实现跨越式发展;④不采取拓浚延伸两沙运河使长湖与长江连通,不能推进长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不能结合长湖综合治理和荆州城市生态水系等惠民工程建设,还不能调长湖和沮漳河洪水入汉。并且填湖修高渠(二道堤坝)破坏长湖周边,特别是千年古镇后港的环境与自然景观。如此影响长湖防洪排涝、损害生态环境,反而加重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后遗症,是干作茧自缚的傻事;⑤长期运行维护经费依赖财政负担; ⑥不尽早让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两沙运河焕发青春,有悖历史。

(二)浮词迷惑人 科研出损招 失市场机制 为愚昧之举

中央全额无偿投资建设引江济汉工程,体现了中央持负责任的态度,充分照顾湖北的关注。但切不可忘记当年温家宝副总理说过:“核心是要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水工程建设和用水管理”。如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却否认长江委提出的“利用引江济汉渠抽江至王甫洲”的方案,硬要斥巨资毁地填湖修高渠,完全不顾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对长江委老专家黄伯明、刘崇熙指责“工程量,移民,占地都是很大的问题。这个方案对于汉江下游、江汉平原的开发不利,对南水北调、济黄并无直接效益,还增加很大的长期负担。”

[10]

更是无

言以答。开工时为忽悠“朝着‘南北双赢’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指使某些新闻媒体大肆宣扬湖北省调水局原局长吴克刚不合时宜的讲话“:引江济汉工程是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工程连通长江和汉江,穿越长湖,并成为湖中之渠,渠道全线衬砌、全线立交,各种交叉建筑物80余座”,是投资最集中、布局最密集、规模最宏大的水利工程露天陈列馆,是荆楚水乡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1]

还宣扬“整个工程平均1.1公里一座桥梁,是目

前全国乃至世界江河上,桥梁密度最大的人造奇观。”因斥巨资毁地填湖修高渠无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可言,只好大放浮词迷惑人。更为甚者,还诱导科研出损招,把浪费资源、牺牲环境、阻挠按照武汉市水生态修复试点的经验实现长湖与长江连通,搞劳民伤财的重复建设说成能助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然而,引江济汉舍弃两沙运河毁地填湖修高渠,搞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怎能成现代“都江堰”

[12]

,其“兴一利而增多害”是掩饰不了的。

不抓住机遇,尽早让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两沙运河焕发青春,不让湖北省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江汉航线开通升级、蓬毕生辉,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调水、通航的综合目标,凸显愚昧。

四、 惜地淡薄,毁地逐利,作弄国土资源双保工程

(一)惜地意识薄 节地不当事 致南北俱损 恶果留后代

土地是人们进行任何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之一。土地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节约用地事关重大。中央确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恳请党中央、国务院调研: 谁欺骗党中央? 7 为基本国策。国土资源部等11部委《关于切实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98号文)强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类建设项目要加强用地论证,优化设计方案,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水建管[2009]500号文)也特别要求提高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指出“重视前期工作中的土地移民问题,从规划布局、工程方案比选论证、建筑物用地控制标准等方面从严把关,优选工程占地少、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可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根本不理睬,完全不把节地当回事。

温总理曾说过:“解决好移民问题,是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提条件和艰巨任务”。“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生态工程,还包括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张基尧曾辩称:“南水北调中线完工时间推迟4年,移民难度大是一个主要原因。”明知当今移民成为水利工程建设重要的制约因素,竟断然拒绝清华大学教授张红武提出引江济汉经过长湖、从兴隆水利枢纽上游入汉,节省渠道长度以节约用地的好建议,为何硬要在平原水网地带毁地填湖修高渠,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雪上加霜”?

(二)毁地又填湖 环保遭漠视 抢发展用地 双保踩脚下

在水规总院上报引江济汉可研设计督查报告的函(水总设[2004]128号文)中,环评意见很明确:“从水环境角度,渠线工程宜采取与长湖相通的方案,建议进一步评价不同穿湖方案在水环境方面的优劣”。可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不以为然,竟操纵由一位鱼类学院士任专家组长,通过了重大水利工程的环评报告,凸显对水利规划环评的漠视。

更不可思议的是,国土资源部宣称2010年要推进“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的双保工程,以温总理批示“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过硬作风,负责任、干实事,以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促进科学合理用地,倒逼不搞劳民伤财的重复建设,竟不敢按照《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安排专家对引江济汉占用土地资源进行论证。任凭为少数人折迁暴富,毁地填湖修高渠,大量侵占推进城镇化、安置丹江口水库移民等发展经济急需的土地资源,把双保踩脚下。

李克强副总理曾强调:要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节约环保的惠民工程。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若想落实中央的方针,就应考虑引江济汉工程统筹兼顾、结合当地水利规划建设,采纳“渠线与长湖相通”的合理化建议,建设笔者所提议的十项惠民工程(见下图),避免犯历史性的错误。

8 引江济汉斥巨资毁地填湖修高渠作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五、 结束语

一个水利规划人的良知,应为后代着想,对历史负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批准引江济汉工程斥巨资毁地填湖修高渠,完全悖离了温总理2002年5月任副总理考察南水北调中线时的重要讲话,是重大的决策失误。当今国务院编制“十二五”规划,应以一点长远的眼光,辩析引江济汉工程斥巨资毁地填湖修高渠,透支国土资源,留给子孙后代的是福还是祸?应该重新科学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从三峡坝下,利用两沙运河、经过长湖“引长入黄”和构建南北水运干线的优化方案。要求真务实、纠正决策失误,抓住机遇,传承历史,尽早让千古传颂的两沙运河焕发青春,造福于荆楚人民。藉以纪念2600年前的楚相孙叔敖,一位伟大的民本主义实践者,一生践行三条民训:“爵益高,志益下;官益大,心益小;禄益厚,施益博。”他兴修水利深得民众的赞颂,毛主席也称赞他是中国古代的水利专家。

参考文献:

[1] 许志方. 论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人民长江.1992.7

[2] 张红武. 修建河南运河——中部崛起的治水方略.2006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文集 [3] 曾本枢. 南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人民长江 1993, 24(11):1-6 [4] 李剑军、乔桥. 放眼“引江济汉”.2002-01-10 湖北日报

[5]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2.6 [6] 汪恕诚. 调水的战略与哲理.中国国家地理.2003,(3)

[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12 [8]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 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03. [9] 石玉. 南水北调中线的湖北之惑. 第一财经日报. 2007.4.17

[10] 黄伯明、刘崇熙等.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江、河水资源开发调配规划建议,长江科学院.2000.3.

[11] 吴克刚.关于水利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专题集锦.湖北水利网.2006.10.12

[12] 常丽君.“引江济汉”工程怎能成现代“都江堰”.科技日报.2010.4.20

2010-12-02

引江济汉一利多害作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gdg8499yx10ttd0odw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