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2020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四模)如图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___。
A.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B.在玻璃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角逐渐减小,则折射光线b首先消失 E.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答案】ACE 【解析】
A.光线a的偏折程度大,则a光的折射率大,说明a光的频率高,根据c???,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较短,故A正确; BC.由v?c可知,由于a光的折射率大,则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由v?λνn可知,由于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且a光的频率高,则在玻璃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故B错误,C正确;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角逐渐减小,则两光都不能发生全反射即都不会消失,故D错误; E.由公式sinC?1可知,由于a光的折射率大,则a光的临界角小,所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角n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故E正确。 故选ACE。
2.(2020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质监)如图所示,在某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两个振源A、B,相距6m,C点在A、B的中间位置。t=0时,A、B以相同的频率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也相同,图甲为A的振动图象,乙为B的振动图象。t1=0.3s时,A产生的向右传播的波与B产生的向左传播的波在C点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1
A.两列波的频率都是0.2Hz
B.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0m/s C.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m
D.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减弱点 E.t2=0.7s时,B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答案】BDE 【解析】
A.由图可知,两列波的周期均为T=0.2s,则频率都是
f?1?5Hz T选项A错误;
B.在0.3s的时间内两列波各传播3m,则波速为
v?x3?m/s=10m/s t0.3选项B正确; C.两列波的波长都是
?=vT?10?0.2m=2m
选项C错误;
D.因两列波起振的方向相反,可知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减弱点,选项D正确; E.t2=0.7s时,向左传播的波在B点已经不会引起振动;向右传播的波传到x=7m的位置且该处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此时B也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选项E正确。 故选BDE。
3.(2020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第一次合质检)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长为1.2m,周期为T,振幅为A。t=0时刻,该波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此时x=0处的质元沿y轴负向振动,则___________
2
A.此列波沿x轴正向传播 B.经过C.t=
1T,x=0.2m处的质元传播到x=0.8m处 25T时刻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2D.x=0处的质元向y轴正方向运动时,x=0.6m处质元向y轴负方向运动 E.x=0处质元的位移为-A时,x=0.4m处质元的位移为A 【答案】ACD 【解析】
A.t=0时刻,x=0处的质元沿y轴负向振动,则此列波沿x轴正向传播,选项A正确; B.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选项B错误; C.因为t=
511T=2T,则该时刻波形与t=T时刻相同,如图中虚线所示,选项C正确;
2221λ,则x=0处的质元向y轴正方向运动时,x=0.6m处质元向y2D.因为波长为λ=1.2m,则0.6m=轴负方向运动,选项D正确;
E.x=0处质元与x=0.4m处质元平衡位置相差0.4m不等于半个波长,则当x=0处质元的位移为-A时,x=0.4m处质元的位移不是A,选项E错误; 故选ACD。
4.(2020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10Hz,波速为12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如图所示,且
10.5m,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3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3
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谷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Q在波峰 【答案】BDE 【解析】
AB.波源振动的频率为10Hz,波速为12m/s,由波长公式
??v12?m=1.2m f10P、Q两质点距离波源的距离之差为:△x=12.3m-10.5m=1.8m=λ,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所以P、Q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故A错误,B正确; CDE.因为 SP=12.3m=(10+SQ=10.5m=(8+
1)λ 43)λ 4所以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都不在平衡位置;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谷,Q在波峰位置,故C错误,DE正确; 故选BDE。
5.(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一均匀介质中传播,图甲是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图像。当质点P开始振动时计时开始,t=0.15s的波形如图乙所示,Q为介质中的另一质点。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m/s;质点P、Q平衡位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cm。
【答案】0.4m/s 14cm 【解析】
[1]由图甲可知,周期T=1.0s,由图乙可知波长?=40cm=0.4m,则波速为
4
v??T?0.4m/s=0.4m/s 1.0[2]由图甲可知,t=0.15s时质点P向下振动,由图乙可知,波向右传播,波在0.15s内传播的距离为
x?vt?0.06m?6cm
结合甲乙可知,t=0.15s时,经过P点波向右传播了6cm,则PQ间距是14cm
6.(2020届福建泉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健身市场上有一种时尚的运动器材“战绳”,健身者把两根绳子一端同定在P点上,用双手各自将绳子的另一端分别握住,然后根据锻炼的需要以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幅度上下抖动绳子,使绳子振动起来,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某时刻,绳子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还未传到P点),其中a、b是右手绳子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健身者右手刚抖动时的方向是向上
B.无论右手如何抖动绳子,a、b两点的振动步调都不可能相反 C.如果增大抖动的频率,绳上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变短 D.如果增大抖动的频率,a、b两点间可能出现两个完整波形 E.无论如何改变抖动的幅度,绳子上的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不变 【答案】ADE
【解析】A.由上下坡法可知健身者右手刚抖动时的方向是向上,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a、b两点间相差半个周期,a、b两点的振动步调相反,故B错误;
C.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介质不变,波速不变,绳子上的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不变,故C错误; D.如果增大抖动的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变短,a、b两点间可能相差两个周期,a、b两点间可能出现两个完整波形,故D正确;
E.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介质不变,波速不变,绳子上的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不变,故E正确。 故选ADE。
7.(2020届广东省模拟)从波源质点O起振开始计时,经时间t=0.6s,x轴上距波源12m处的质点开始振动,此时波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该列波的周期可能为0.8s
B.O点的简谐振动方程为y=4sin5πt(cm)
C.在0~0.3s时间内,x轴上2m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8cm D.在t=0.3s时,x轴上8m处质点位移为零,且向y轴负方向振动 E.在t=0.3s时,x轴上5m处质点位移大于2cm,且向y轴正方向振动 【答案】BCE 【解析】
A.由波形图可知,图像是一个半周期,所以周期为
3T?0.6?s?0.4s
2故A错误; B.由
??2??5? T得O点的简谐振动方程为
y?4sin5?t?cm?
故B正确;
C.由图可知,t=0.1s时,x轴上2m处的质点开始振动。故在0~0.3s时间内,x轴上2m处质点振动的时间为0.2s,即为周期的
1,故通过的路程为 2s?2A?8cm
故C正确; D.根据
T?0.4s
由图可知,在t=0.3s时,x轴上8m处质点还未发生振动,故D错误;
6
E.由图可知,在t=0.3s时,x轴上5m处质点向y轴正方向振动,根据正弦函数图像的性质可知质点的位移大于2cm,故E正确。 故选BCE。
8.(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如图,波速大小相同、振幅均为2cm的两列简谐波,甲波(实线)沿x轴正方向传播,乙波(虚线)沿x轴负方向传播。在t0?0时刻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在t1?0.15s时,两列波第一次完全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均为4m B.甲、乙两列波的波速大小均为10m/s C.x?0.25m处为振动加强的点
D.t2?0.55s时,甲、乙两列波的波形第二次完全重合
E.在振动过程中,x?1.25m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可能为0.5cm 【答案】ACD 【解析】
A.在波动图像中,一个完速正弦波(或余弦波)对应长度为一个波长,由图可知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均为4m,故A正确;
B.取甲、乙两个相邻波峰为研究对象,甲、乙两列波的波速大小均为
v?s1?(?0.5)?m/s?5m/s 2t12?0.15故B错误;
C.甲、乙两波在x?0.25m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为振动加强的点,故C正确; D.从图上可以得出甲、乙两列波的波形第二次完全重合波形运动距离为
x2?0.5m?5m?5.5m
需要时间
t2?x25.5?s?0.55s 2v2?57
故D正确;
E.由图分析可知x?1.25m为振动减弱点,振幅为零,位移始终为零,不可能为0.5m,故E错误。 故选ACD。
9.(2020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一模)一列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甲图表示t=0时刻的波形图,乙图表示甲图中b质点从t=0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则( )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Hz C.该波传播的速度是8m/s
D.a质点和c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位移都相同 E.a质点和c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相位差不变 【答案】ACE 【解析】
A.由乙图知,t=0时刻,质点b向上运动,在甲图上,由波形的平移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正确。
B.由乙图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0.5s,则频率为
f?1?2Hz T故B错误。
C.由甲图知,波长λ=4m,则波速为
v??T?4m/s=8m/s 0.5故C正确。
DE.a质点和c质点的平衡位置相距半个波长,振动情况总是相反,所以在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位移都相反,即相位差不变,故D错误,E正确。 故选ACE。
8
10.(2020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图甲是用光的干涉法来检查物体平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其平面的物体,C为入射光,图乙和图丙分别为两次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C应采用单色光
B.图示条纹是由A的下表面反射光和B的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 C.当AB之间某处距离为入射光的半波长奇数倍时,对应条纹是暗条纹 D.若所观察的条纹是图乙,被检查表面上有洞状凹陷 E.若所观察的条纹是图丙,被检查表面上有沟状凹陷 【答案】ABE 【解析】
A.入射光C应采用单色光,波长一定,不会出现干涉条纹重合,故A正确; B.薄膜干涉形成的条纹是膜的上下表面的发射光干涉产生,故B正确;
C.当AB之间某处上下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入射光的半波长奇数倍时,对应条纹是暗条纹,故C错误; D.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明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等,明条纹右偏说明被检查表面上有凸起,故D错误;
E.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明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等,明条纹左偏说明被检查表面上有凹陷,故E正确。 故选ABE。
11.(2020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一均匀介质中传播,图甲是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图像。当质点P开始振动时计时开始,t=0.15s的波形如图乙所示,Q为介质中的另一质点。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m/s;质点P、Q平衡位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cm。
9
【答案】0.4m/s 14cm 【解析】
[1]由图甲可知,周期T=1.0s,由图乙可知波长?=40cm=0.4m,则波速为
v??T?0.4m/s=0.4m/s 1.0[2]由图甲可知,t=0.15s时质点P向下振动,由图乙可知,波向右传播,波在0.15s内传播的距离为
x?vt?0.06m?6cm
结合甲乙可知,t=0.15s时,经过P点波向右传播了6cm,则PQ间距是14cm
12.(2020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在t=0和t=0.20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己知该波的周期T>0.2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波长为0.08m B.波速为0.40m/s
C.x=0.08m的质点在t=0.70s时位于波峰
D.x=16cm处的质点经过半个周期运动到x=8cm处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m 【答案】BCE 【解析】
AB.波沿x轴负方传播,根据波形图可知
1(n?)T?0.2s
2该波的周期T>0.20s,n只能等于0,故
T=0.4s
由图可知,波长λ=16cm=0.16m,故波速
v??T?0.16m/s?0.4m/s 0.4故A错误,B正确;
10
3C.x=0.08m的质点在t=0时位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经过t=0.70s时即经过1T,所以t=0.70s
4时x=0.08m处的质点位于波峰,故C正确;
D.介质中的质点不会随波逐流,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故D错误;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波的频率不变即周期不变,则波长为
??vT?0.8?0.4m/s?0.32m/s
故E正确。 故选BCE。
13.(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一简谐横波沿水平绳向右传播,波速为v,周期为T,振幅为A。绳上两质点M、N的平衡位置相距四分之三波长,N位于M右方。设向上为正,在t=0时刻M位移为
,且向上运动;经时间t(
),M位移仍为
,但向下运动,则以下不正确的是___
A.在t时刻,N恰好在波谷位置 B.在t时刻,N位移为负,速度向上 C.在t时刻,N位移为负,速度向下 D.在2t时刻,N位移为E.
,速度向下
【答案】ABD
【解析】由题,在t=0时M位移为+,且向上运动,则M点的振动方程为:yM=Asin(ωt+φ0),将
在t=0时M位移为+代入方程得:=A?sin(?t+φ0),所以:φ0=;经时间t(t<T),M位移仍为
+,但向下运动,代入公式得:t=T;两质点M、N的平衡位置相距波长,N位于M右方,所以N
点的振动方程:yN=Asin[ω(t? )+φ0],代入数据得:
,随t
的增大,位移的绝对值增大,所以N向下运动。故AB错误,CE正确;将2t代入公式,得:
,质点恰好经过平衡位置。故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
11
ABD。
14.(2020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状态A时气体温度为200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B时气体温度是600K B.状态C时气体温度是600K C.状态A到B的过程,气体放热 D.状态B到C的过程,气体放热
E.状态A到B再到C的过程,气体内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DE 【解析】
A.从A到B为等容变化,则由查理定律可得
TB?pB3TA??200K=600K pA1选项A正确;
B.从B到C为等压变化,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TC?VC1TB??600K=200K VB3选项B错误;
C.状态A到B的过程,气体体积不变,则W=0,温度升高,则?U>0,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选项C错误;
D.状态B到C的过程,气体体积减小,则W>0;温度降低,则?U<0,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0,即气体放热,选项D正确;
E.状态A到B再到C的过程,气体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气体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E正确。 故选ADE。
15.(2020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
12
B侧上侧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3.0cm,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的高度差为h1=10.0cm时,将开关K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0=75.0cmHg.
(1)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2)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B两侧的水银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答案】(1)12.0cm;(2)13.2cm 【解析】
(1)以cmHg为压强单位.设A侧空气柱长度l=10.0cm时压强为p,当两侧的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cm时,空气柱的长度为l1,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有: pl=p1l1①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p0+h ②
打开开关放出水银的过程中,B侧水银面处的压强始终为p0,而A侧水银面处的压强随空气柱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B、A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也随着减小,直至B侧水银面低于A侧水银面h1为止,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1=p0﹣h1③
联立①②③,并代入题目数据,有: l1=12cm ④
(2)当A、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时,设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2,压强为P2,由玻意耳定律,有: pl=p2l2⑤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2=p0⑥
13
联立②⑤⑥式,并代入题目数据,有: l2=10.4cm ⑦
设注入水银在管内的长度为△h,依题意,有: △h=2(l1﹣l2)+h1⑧
联立④⑦⑧式,并代入题目数据,有: △h=13.2cm
16.(2020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和Q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lm和x=7m的两个质点。t=0时刻波传到P质点,P开始沿y轴正方向振动,t=ls时刻P第1次到达波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0.2m;t=7s时刻Q第1次到达波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的频率为4Hz B.波的波速为1m/s C.P和Q振动反相
D.t=13s时刻,Q加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负方向 E.0~13s时间,Q通过的路程为1.4m 【答案】BCE 【解析】 A.由题意可知
1T?1s 4可得 T=4s 频率 f=0.25Hz 选项A错误;
B. t=ls时刻P第1次到达波峰,t=7s时刻Q第1次到达波峰,可知在6s内波传播了6m,则波速为
v?x?1m/s t 14
选项B正确; C.波长为
??vT?4m
因PQ=6m=1
1λ,可知P和Q振动反相,选项C正确; 2DE.t=7s时刻Q第1次到达波峰,则t=6s时刻Q点开始起振,则t=13s时刻, Q点振动了7s=1则此时Q点到达波谷位置,加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正方向;此过程中Q通过的路程为7A=7×0.2m=1.4m,选项D错误,E正确。 故选BCE。
3T,417.(2020届湘赣皖长郡中学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2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距离D=3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n=2,则圆形亮区的面积为_________m2(保留两位小数);若将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________(填单色光的种类)色的光。
【答案】3.14 紫 【解析】
[1]紫光刚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光线射在屏幕S上的点E到亮区中心G的距离r就是所求最大半径。如图所示
15
设紫光临界角为C,由全反射的知识得
sinC?又
1 nAB?RsinC?R nn2?1 OB?RcosC?RnBF?AB?tanC?Rnn?12 GF?D?(OB?BF)?D?又
nRn2?1 GEGF? ABFB所以有
rmax?GE?代入解得
GF?AB?Dn2?1?nR FBrmax?1m
面积为
S??r2?3.14m2
[2] 紫色。当平行光从玻璃中射向空气时,由于紫光的折射率的最大,则临界角最小,所以首先发生全反射,因此出射光线与屏幕的交点最远。故圆形亮区的最外侧是紫光。
16
18.(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0m/s,求: (i)这列波的周期;
(ii)从图示时刻开始,在x=4cm处的质点在0~4.9s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答案】(ⅰ)1.2s;(ⅱ)0.66m 【解析】
(ⅰ)由题图可知波长λ=12m则周期
T??v?1.2s
(ⅱ)依据
t11?4可知该质点在4.9s时间内振动了4个完整的周期后又向上振动了周期,如图可T1212知质点振动的振幅为A=4cm,总运动路程为
s?4?4A?Asin2??66cm?0.66m 1219.(2020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二次综合测试)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 x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 x= -0.2m 和 x=1.2m 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 v=0.4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2cm.图示为 t=0 时刻两 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 x=0.2m 和 x=0.8m 的 P、Q 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 M 的平衡位置处于 x=0.5m 处,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____
A.两列波的周期均为 1s
B.在 t=0.75s 时刻,质点 P、Q 都运动到 M 点 C.质点 M 的起振方向沿 y 轴负方向 D.在 t=2s 时刻,质点 M 的纵坐标为-2cm E.在 0~2s 这段时间内质点 M 通过的路程为 20cm
17
【答案】ACE 【解析】 A.两列波的周期
T??v?0.4s?1s 0.4故A正确;
B.在 t=0.75s 时刻,两列波的传播距离均等于
x?vt?0.75?0.4m?0.3m
但质点 P、Q不随波的传播而向左向右运动,故B错误;
C.P、Q 两质点起振方向沿 y 轴负方向,两列波的传播到P点时,质点 M 的起振方向沿 y 轴负方向,故C正确;
D.在 t=2s 时刻,质点 M振动了故D错误;
E.在 0~2s 这段时间内质点 M 通过的路程为
5个周期,但质点M是振动加强点,所以质点 M 的纵坐标为-4cm,4s?8A?5?20cm 4故E错误; 故选ACD。
20.(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在t=0时刻开始沿y轴做简谐运动,它激起的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经一小段时间停止振动。当t=0.15s时,波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波恰好传到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P点频率是5Hz B.波长是0.4m
C.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D.P点振动的总时间为0.015s E.Q点再经0.05s停止振动
18
【答案】BCD 【解析】
AB.据题意,该波在t=0.15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x=3m,则波速
v?x?20m/s t由图知波长λ=0.4m,由
v??f
得频率
f?v??20Hz?50Hz 0.4故A错误,B正确;
C.简谐波向右传播,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得知,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C正确; D.周期 T=
1?0.02s f34P点振动的总时间为T=0.015s,故D正确;
E.由于波源的停止时间不知道,所以无法确定Q点停止振动的时间,故E错误。 故选BCD。
21.(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此时A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30 cm,B质点刚要开始振动,质点振动的周期T=0.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质点B将沿y轴负方向运动 B.波的传播速度为10 m/s
C.质点A的振动方程表达式为y=60sin?10?t+?????cm 6? 19
D.质点A再次回到平衡位置的时刻是t=1s 30E.从质点A开始振动到质点B开始振动经历的时间为s 【答案】BDE
【解析】采用上下坡法来分析B点的运动方向,即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上振动,所以B将沿y轴正方向运动,A错误; 根据公式可得
16v??x4?=10m/s ?t0.4B正确;
质点A满足的是余弦函数的图像,所以
y=60cos5?tcm
C错误;
由于质点A在最大振幅的一半处,对应于30o,对应于一次振动的置的时刻是t=1处,所以质点A再次回到平衡位121s,D正确; 30A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30 cm,B质点刚要开始振动,所以计算质点A开始振动到质点B开始振动经历的时间即计算A点在偏离平衡位置30 cm时的时间,为s,E正确。 故选BDE。
22.(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第二次模拟)已知在t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2该波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t2-t1 = 0.02s.求:
16
⑴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
⑵若已知T< t2-t1<2T,且图中P质点在t1时刻的振动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
⑶若0.01s 20 【答案】(1)向右传播时,v=100(3n+1)m/s (n=0,1,2,…);向左传播时,v=100(3n+2)m/s(n=0,1,2,…);(2)500m/s;(3)400m/s 【解析】 (1)若简谐横波是向右传播,在t2-t1内波形向右匀速传播最短距离为λ;根据波的周期性得波传播的距离为 x=(n+)λ,(n=0,1,2,…) 波速 13131(n?)?x3?100v??(3n?1)m/s (n=0,1,2,…) tt2?t1同理可得若该波是向左传播的,可能的波速 v=100(3n+2)m/s (n=0,1,2,…) (2)P质点速度向上,说明波向左传播, T<t2-t1<2T 说明这段时间内波是向左传播了 5个波长,则由第(1)问波速表达式 3v=100(3n+2)m/s (n=0,1,2,…) 可知,n取1得到 v=500m/s (3)“Q比R先回到平衡位置”,说明波是向右传播的.由题 0.01s<T<0.02s 即 t2?t1<T<t2?t1 2也就是 T<t2-t1<2T 则这段时间内波只可能向右传播了 4个波长,由第(1)问波速表达式 3v=100(3n+1)m/s (n=0,1,2,…) 21 可知,n取1,得到 v=400m/s 23.(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四模)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0.10 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 B.在t=0.25 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 10πt(国际单位) 【答案】BCE 【解析】A.由y-t图象可知,t=0.10 s时质点Q沿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 C.由y-t图象可知,波的振动周期T=0.2 s,由y-x图象可知λ=8 m,故波速 v= ?=40 m/s, T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0.10 s到0.25 s内传播的距离 Δx=vΔt=6 m, 选项C正确; B.t=0.25s时,波形图如图所示, 22 此时质点P的位移沿y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B正确; D.由 Δt=0.15 s= 3T, 4质点P在其中的 11T内路程为20 cm,在剩下的T内包含了质点P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 42小于10 cm,因此在Δt=0.15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小于30 cm,选项D错误; E.由y-t图象可知质点Q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0.10·sin 选项E正确. 2?t(m)=0.10sin 10πt(m), 0.2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