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毕竟 到底]都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如“这部书虽然有缺页,毕竟是珍本”。但“到底”还表示经一番曲折后才实现的情况,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题例: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人这样难缠 叫你给说服了。(到底)
32、[不单 不但]“不单”即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不单是这几个厂”。“ 不但”用在表递进复句的上半句,通常与“而且、并且、也、还”等呼应,如“不但以身作侧,而且乐于助人”。
题例: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也 是他们几个。(不单)
33、[变化 变革]“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情况,如“化学变化”“变化多端”。“变革”变旧革新,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如“变革社会”。 题例:而当一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 为新事物的性质。(变化)
34、[波及 涉及]“波及”牵涉到、影响到,强调影响,如“水灾波及南方数省”“涉及”牵涉到,关联到,强调关联,如“案子涉及到好几个人”。
题例: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 其他国家,(波及) 35、[保护 养护]“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多用于具体事物,有时也用于抽象事物。用于人时,其对象多是百姓或弱小者,如“保护眼睛”“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养护①保养维护,如“养护公路”②调养护理,如“经过一段时间养护,伤口就愈合了”。 题例: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自来水相对于瓶装矿泉水和桶装纯净水等来说,在促进青少年牙齿正常发育和对牙部整体 等方面起到的正面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饮用水。(保护)36、[并且 并]“并且”可连接并列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短语等,而“并”多用于连接并列的双音节动词。
题例:当阿拉法特的遗体运抵大厅时,整个大厅十分肃穆, 格外庄重。(并且) 37、[辩解 辩白]“辩白”着重陈述,说明事实的真相,如“大家并没有怪你,你也不必辩白了”。“辩解”着重指解释说明事情的原委,如“他极力为自己的错辩解”。
题例:局面对他非常不利,现在事实俱在,证据确凿,无论他怎样 也没有用,他想一跑了之。(辩解) 38、[变化 异化]“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如“化学变化”。“异化”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同或不相似,比较“变化”带有贬义。
题例:对于不少参加考试的人来说,考试已经 为过关的“敲门砖”,因此不惜代价,唯考是举,考了就丢,缺乏学习兴趣和高尚动力。(异化)
39、[边疆 边境]都是指远离中心的地方,但“边疆”是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而“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 题例:学生从小就应培养保卫 ,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边疆) 40、[保护 保证 保障]“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不能与“生活”搭配。“保证”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或确保原来的状况,或担保做到担保,如“保证产品质量”。“保障”①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如“保障人身安全”;②起保障作用的事物,如“安全是生产的保障”。
题例:美国国防部长称,巴格达战火一旦平息,就必须组建伊拉克临时政府,美英联军有责任 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保证)
题例2:这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切实 科研时间。(保证)
41、[表白 表露]“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误会,这只能通过语言来进行,如“表白心迹”。“表露”流露、显示,指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多用于感情神态等抽象事物,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脸上表露出来”。
题例:这次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没有仅仅停留在愤怒情感的 和宣泄上,而是从中引发了对中华民族跨世纪发展的深入思考。(表露)
42、[本领 本事]“本领”着重指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需经特别学习才能掌握的,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如“有本领”“本领高强”。“本事”侧重于活动能力,指一般的能力或手段,多用于口语,如“有本事的尽管上来”。
43、[本质 实质]“本质”指人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与表面的或虚假的相对,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着重指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实质”。44、[比率 比例]“比率”即“比值”,两个数相比所得的值,即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如8∶4的比值是2。“比例”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份量,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年增长”。
题例:习惯是些例行的熟练动作,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的 ,要改变不良习惯是有些困难的。(比率)
1、[残败 惨败]“残败”指残缺衰败,多用于物件,如“这里有一堵残败的墙壁”。“惨败”指惨重的失败,多用于事情,如“敌人遭到了惨败”。
2、[残酷 惨苦]“残酷”指凶残冷酷,如“滥施残酷的暴行”。“惨苦”指凄惨痛苦,如“这几年,他们的生活真够惨苦”。
3、[查看 察看]“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如“查看货物”。“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如“察看地形”。
题例: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 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4、[察访 查访]“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实地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如“为了尽快破案,他化装成一个农民到处查访线索”。
5、[尘世 尘事]“尘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所指的现实世界,如“远离尘世”。“尘事”指世俗的事,如“他整天沉溺于尘事,不能自拔,哪有精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
6、[憧憬 向往]相同点:都表示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不同点:“憧憬”只用于事物或境界较广大、时间较长远的对象;“向往”适用的事物或境界则不如“憧憬”广大和长远,如“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不能说“那里是我憧憬的地方”。
7、[除草 锄草]“除草”指除去杂草,所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王大爷承包的责任田,全靠用化学药品除草”。“锄草”指用锄头松土除草,如“王大爷把锄头往孙子手里一递说:‘不好好上学就锄草去!’”。 8、[处事 处世]“处事”指处理问题,外理各种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看丰富的处世经验”。 题例:步入职场,眼前充满机遇与挑战,但也荆赫密布,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应当注意,“大礼不辞小让”并非很好的 之道,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会影响你的前程。(处世)
9、[处治 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民愤极大的腐败分子要从严从快加以处治”。“处置”:①表示处理,如“这事务必须妥善处置”;②指发落、惩治,如“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些该死的东西”。10、[淳厚 醇厚]“淳厚”指诚实朴素,如“他为人淳厚”。“醇厚” ①指气味、滋味纯正平和,如“酒香醇厚”;②同“淳厚”。
11、[篡夺 撺夺]“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如“篡夺皇位”。“撺夺”指从旁鼓动人干某事,怂恿,如“他一再撺夺我学打麻将赌钱,我可不干那事”。
12、[窜改 篡改]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
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题例: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人民的强烈反对。(99年全国卷)(篡改) 13、[参观 观赏]“参观”指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如“参观游览”。“观赏”指观看欣赏,如“观赏名花异草”。
考例:“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这里的民俗艺术。(04年天津卷)(观赏) 14、[场合 场所]“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或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如“说话要注意场合”。“场所”指具体的活动处所或地点,它可以是人们活动的场所,也可以不是,如“森林是猛兽出没的场所”。
题例: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 。(04年辽宁卷)(场合) 15、[承诺 许诺]都有答应照办之意,不同在于“许”为答应之意,“承”为承担之意,“承诺”要比“许诺”庄重。
题例: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03年北京卷)(承诺)
16、[常常 往往]“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愿望,如“煤层下面往往是不透水的粘土层”。“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 “常常”既可表示经常出现,也可表示次数频繁,更强调时间相隔不久,如“他工作认真负责,常常受到领导表扬”。
题例: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02年全国卷)(常常)
17、[装载 承载/徜徉 俳徊]“装载”指用运输工具装人或物,一般讲多用于具体的、实在的物或人。“承载”是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可用于比喻句中。“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突出闲游。“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可比喻为犹豫不决。
题例: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 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导致什么都不得不舍去。(96年全国高考)(承载,徘徊)18、[犹豫 迟疑 踌躇(chón chú)]“犹豫”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也指行动,书面语口语都用,如“先生犹豫了一下,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迟疑”指从时间角度说,在应该拿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多用于行动上拿不定主意,如“我迟疑着没有立即表示意见”。“踌躇”也作“踌蹰”,着重指行动,即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多用于书面语,如“沉思了半天,他才踌躇地举起了手”。 题例1:他 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1995年全国高考)(犹豫)
题例2:上课铃已经响了,他满头大汗跑步来到教室门口, 了一下,才往教室里面走去。(迟疑) 19、[出丑 献丑]“出丑”着重指露出丑相、丢人,如“当从出丑”。“献丑”,谦辞,表示自己的能力差、水平低,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
题例:父亲对我说:“这次出去面试你可要事先准备好,不要到时候在考官面前 (出丑) 20、[沉沦 沉醉]“沉沦”指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界,或疾病厄运之中,如“不甘沉沦”。
“沉醉”大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如“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题例:在过短的时间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李自成以下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 在这胜利之中去了。(沉醉)
21、[冲动 激动]“冲动”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如“不要冲动,应当冷静考虑问题”。“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如“情绪冲动”。
题例:当我看到温家宝总理来到医院看望战士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感人场面时,我心里非常 。(激动) 22、[重复 反复]“重复”指(相同的东西)又一次出现或又一次做(相同的事情),一般不指思想,如“内容重复”“他把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反复”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如“反复思考”“反复实践”。
题例:为了找到最佳治疗方案,钟南山院土 思考了很久,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症结的途径。(反复)
23、[出山 出道]“出山”比喻出来做官,也泛指出来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项工作,如“他这次担任篮球教练,已是二度出山”。“出道”指学徒学艺出师,泛指年轻人初入社会,开始独立工作。 题例:所里刚接到一项科研任务,上上下下的舆论一致认为务必请张教授 主持才行。(出山) 24、[充溢 充斥]“充溢”充满、流露,如“诗里充溢着江南的田园情趣”。“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如“不能让质量低劣的商品充斥市场。”
题例:顷刻间,她的心头 着幸福、欢乐的感情。(充溢)25、[创造 创作]“创造”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成绩或东西,使用范围宽,对象可以是文艺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如“创造新纪录”。“创作”创造文艺作品,使用范围窄,一般只用于文艺作品,如“创作经验”。
题例: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视 为生命,不这样就活不下去。(创作) 26、[从而 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是因此就之意,如“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继续向前,强调进一步的行动,重在表递进关系。
27、[出生 出身]“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如“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出身”指由家庭经济状况所决定的身分,或个人的早期经历,如“他出身工人家庭”。 题例: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 。(出生)
28、[筹备 筹措]“筹备”为进行工作、兴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筹划准备,如“筹备工作已经完成”。“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如“筹措军饷”。 题例:目前,我市教师工资的40%靠财政拨款,其余则需自行 。(筹措) 29、[陈旧 陈腐]“陈旧”只指过的,很旧的,可以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是中性词,如“设备虽然有点陈旧,但还能使用”“陈旧观念,应该抛弃”。“陈腐”侧重指陈旧腐朽,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思想,学说等,含有贬义,如“打破陈腐的传统观念”。 题例:依我看,你们出版的这本书编辑体例毫无新意,显得十分 。(陈旧) 30、[从来 历来]都有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之意,但“从来”后带否定形式居多,如“衙门从来没做过一件好事”。“历来”后多跟肯定形式,如“历来如此”。
题例:大家尽可放心,杨京华这个人我了解,他——都不会失信,今天一定会把我们这件事办好,完成任务。(从来)
31、[传播 传递]“传播”广泛散布,选用对象除思想、经验、消息、事迹等之外,还可指花粉、病毒等,如“传播花粉”,传播新思想。“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