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气体的分压与浓度成正比,因此,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用平衡时气体的分压来代替浓度。仍以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生成HI气体为例。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p(HI)? (3-2,b) Kp??p(H2)???p(I2)?式中 p(HI)、p(H2)、p(I2)分别表示HI、H2、I2的平衡分压。
Kp为压力平衡常数。显然,Kp的量纲随选用压力单位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Pa)?v、(kPa)?v等。在Δv=0时,Kp无量纲;在Δv≠0时,Kp有量纲。
对于复相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时存在固体状态、气体状态、溶液状态),例如:
K?c(Zn2?)?p(H2)?c(H)??2
这里,K具有混合单位的量纲,称为混合平衡常数。
Kc、Kp、K统称为实验平衡常数。这些平衡常数在应用时会产生一系列
问题:它应该是有量纲还是没有量纲?一个反应式为什么具有不同单位、不同数值的平衡常数?这些问题在进一步讨论热力学时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因此,为避免混乱引入热力学平衡常数。
(二)标准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也叫热力学平衡常数,以K?表示。它只是温度的函数。因为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将标准压力p?定为100 kPa,所以本书的计算,均采用?00kPa下的热力学数据。
1.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对于反应:
系统达平衡时,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13
K???c(D)/c??d?p(E)/p???be ?c(B)/c?
即以平衡时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相对压力,相对浓度的数值应用到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溶液的相对浓度为:c/c? (c?= 1mol ·L-1)。气体的相对压力为:p/p?(p?= 100kPa)。在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使用的都是浓度与标准浓度之比,或分压与标准压力之比,因此标准平衡常数是一个无因次的量(它们的单位都互相抵消)。
标准平衡常数K?,无浓度平衡常数与压力平衡常数之分。在以后提到的平衡常数均指标准平衡常数。
2. 标准平衡常数的几点说明:
(1)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须是系统达平衡状态时的值。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气体只能用分压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
(2)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例如在500℃时,合成氨反应:
K1? ? K2 K1? = (K2)
因此在使用平衡常数的数据时,必须注意它所对应的反应方程式。
(3)反应方程式中若有纯固体、纯液体或稀溶液中的溶剂,它们的浓度可看作常数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例如
?
?2
K??pCO2p?
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反应有水参加,由于作用掉的水分子数与总水分子数相比很少,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不必出现在平衡关系式中(但在非水溶液中的反应,若有水参加反应,则水的浓度不可以视为常数,必须写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例如:
14
K??c(CrO)c???c(H)c???c(CrO)c?2?4?2?2??27?2
(4)K?只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即反应进行的程度,而不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反应的快慢)。 (5)标准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无单位。使用时需注明相应的温度(若未注明温度,一般是指T=298.15K)。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一个确定的温度下,只有唯一的一个K?。 (6)多重平衡规则
当一个反应是另外几个反应的加和时,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另外各个反应平衡常数之积;当一个反应是另外两个反应之差时,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另外两个反应平衡常数之商。例如:
K1? K2?
K?= K1?×K2?
又如:
K1?
K2?
K?= K1?/K2?
一个化学过程中若有多个平衡同时存在,并且一种物质同时参与几种平衡,这种现象叫做多重平衡。若干反应方程式相加(减),所得到的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这些反应的平衡常数之积(商),此即多重平衡规则。
(7)上述平衡常数与平衡体系各组分分压或浓度的关系,严格地说只是对于气体分压不太高、溶质的浓度比较稀的情况下适用,在高压及高浓度下,由于分子间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应加以一定的修正。修正方法可参考相关的书籍。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K?是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同一反应,K?越大,只说明该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反应倾向性越大。通常K?在10-7~107 范围内可以认为反应是可逆的;K?>107 或K?<10-7 可以认为是单向反应。K?=1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2)由K?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以及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反应进行的
15
方向。若将任意量的A、B、Y、Z放入一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有下列可逆反应:
此时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若处于非平衡态。则反应进行的方向如何?为回答该问题,引入反应商Q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一可逆反应(包括平衡态或非平衡态),将其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按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列成分式,即得反应商Q。对于溶液中的反应或气体反应分别有:
?C(Y)/c??C(Z)/c?Q??C(A)/c??C(B)/c??y??az?b?p(Y)/p??p(Z)/p? 和 Q??p(A)/p??p(B)/p??y??az?b
当Q< K?时,说明生成物的浓度(分压)小于平衡浓度(分压),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反应将正向进行;反之,当Q> K?时,系统也处于不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当Q= K?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这就是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反应商判据。 例1 目前我国合成氨工业多采用中温(500℃)、中压(2.03×104 kPa)操作。已知此条件下反应:
的K?= 1.57 ×10-5. 若反应进行至
某一阶段时取样分析,其组分的体积比为NH3 14.4%;N2 21.4%;H2 64.2%,试判断此时的合成氨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没达到平衡态,指明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先计算各组分的分压:
p (NH3) = 2.03×104 kPa×14.4% = 2.92×103 kPa p (N2) = 2.03×104 kPa×21.4% = 4.34×103 kPa p (H2) = 2.03×104 kPa×64.2% = 1.30×104 kPa
(三)化学平衡的计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主要是利用平衡常数求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或分压)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再者就是利用实验数据求平衡常数。对于后者,计算较为简单,在此不再介绍。
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不仅可以用平衡常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平衡转化率来表示。平衡转化率简称为转化率,它是指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百分率,以?表示。
16
{ p (NH3)/p?}2
Q= {p(N2)/ p?}·{p(H2)/ p?}3
(2.92×103 kPa/100 kPa)2
= 3 = 8.94×10-6 4 3
(4.34×10 kPa/100 kPa)(1.30×10 kPa/100 kPa)
因为: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