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作业题目20200820
作业题目
一、客观题(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40题 )
1、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次设备。(X)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不包括(D )。 A. 选择性; B. 速动性; C. 灵敏性; D. 针对性。
3、 继电保护一般反应某个故障特征的异常变化而动作或发信号,以下不可以作为故障特
征的参数是(D): A. 电流; B. 电流增量; C. 阻抗; D. 延时。
4、 继电器按其结构形式分类,目前主要有(D)。 A. 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 B. 电流型和电压型继电器;
C. 全阻抗继电器、方向阻抗继电器、带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D. 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和静态型。 5、 目前基本淘汰了下列(A)类型的保护。 A. 晶体管式保护; B. 数字式保护; C. 机电式保护; D. 熔断器;
6、 一个满量程电压为10V的12位A/D转换器,能够分辨模拟输入电压变化的最小值为
2. 44mV。(V)
7、 微机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构成不包括(D)。 A. 数据采集单元; B. 数据处理单元; C. 开关输人输出接口; D. 电量变送器;
8、 关于微机保护A/D数据采集系统不正确的说法是( B)。
A. 直接式A/D数据采集系统中,A/D转换结果可直接用于保护的有关算法;而VFC式数
据采集系统属于计数式电压频率转换芯片,微处理器每隔一定时间读得的计数器的计数值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必须将相隔NTs的计数值相减后才能用于各种算法的计算; B. 直接式A/D转换是瞬时值比较,抗干扰能力强;VFC式A/D转换是取采样间隔内的平
均值,抗干扰能力差;
C. 直接式A/D芯片一经选定其数字输出位数不可改变,即分辨率不可能变化;而VFC数
据采集系统中可通过增大计算间隔提高分辨;
D. VFC式A/D转换器与计数器之间的光电耦合器,使数据采集系统与CPU系统在电气回
路上完全隔离,抗干扰能力强。
9、 微机保护中,只要采样值正常,当电流信号频率不稳定时,傅里叶算法也可准确计算
出电流信号的幅值。(X)
10、 电流Ⅰ段(速断)保护的灵敏系数通常用保护范围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护
越( B )。 A. 可靠 B. 不可靠 C. 灵敏 D. 不灵敏
11、 瞬时速断之所以能不带延时快速有选择动作,是以降低了保护的( C )为
代价。
A. 选择性; B. 可靠性; C. 灵敏性; D. 速动性
12、 三段式电流保护中,动作时限最长的是( A )。 A.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B.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C.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近后备段; D.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远后备段;
13、 开式网络中上下级线路保护的配合一定是在前级限时电流速断和下级电流速断之间
进行。( X)
14、 按90接线的功率方向继电器,若接入某相(个)继电器的电流IK为IA,则对应接入该
继电器的电压UK为 ( D )。 (A) UA; (B) UB; (C) UAB; (D) UBC。
15、 出线较多的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线路保护安装处流过的零序电容
电流比非故障线路保护安装处流过的零序电容电流大得多。(V)
0
16、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实际中获广泛的应用的补偿方式是(C )。 A. 全补偿方式; B. 欠补偿方式; C. 过补偿方式; D. 自适应补偿。
17、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当采用完全补偿方式时,流经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
的零序电流都是本身的电容电流,电容性无功功率的实际方向都是由母线流向线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稳态零序电流的大小和功率方向都无法判断出哪一条线路上发生了故障。(V)
18、 方向阻抗继电器中,记忆回路的作用是( B )。 A. 提高灵敏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