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与玉文化
一、彩石、玉石
玉石:色泽美丽,适于雕琢的显晶一微晶的矿物集合体(岩石),少数为非晶质和有机质的天然物质,具有美观、耐久、稀少的特点。?辞海?释为:“温润光泽的美石。” 玉石的工艺分类: ①翠(翡翠);
②玉(软玉类岩石,如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 ③晶(晶石类,如水晶、萤石、石英等);
④石(彩石类,如玛瑙、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汉白玉、碧玉及石英岩等) ; ⑤有机物(如煤精、境珀、珊瑚,以及龟甲、玳瑁等)。
狭义的玉,专指和田玉。章鸿钊 ?石雅?称“古人辨玉,首德次符”。?礼记·聘义?:重玉轻珉,火炎昆岗,玉石俱焚。
汉·许慎?说文解字?录定“玉”字共17类,大部分难以与现在市场上的玉石作校定。惟一的是, ?山海经?所载“夷玉”(珣玗琪或医无闾玉),即是辽宁所产的岫岩石(蛇纹石玉)。至于?禹贡?一书记载的宝玉产地,如鲁之玙璠,雁门之瓀,西方之瑜,西北之璆琳、琅玕,东南之瑶琨,荆山之璞,等等,均难以推定。
玉石是远古人类在利用、 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十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适于雕琢、具有珍宝性的一类工艺矿石。
考古发掘材料表明, 我国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主要玉石类别有: 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组成的软玉,以蛇纹石为主组成的岫岩玉, 以Si02质隐晶、微晶集合体组成的玛瑙、玉髓(含蛋白石)、碧石类玉,以及汉白玉(方解石、白云石)、绿松石、煤晶(玉)、萤石、水晶等。
古人辨玉的标准,在陈性?玉纪?、中作“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声音洪亮”; 体现玉工艺矿石的物理性质是:真玉石不能刻,有较高的硬度,摩氏硬度4-6;致密温润,矿石结构为微晶、纤维晶、隐晶结构(除萤石、水晶外);精光内蕴,矿石具微透明----半透明、色泽柔和的光泽。
?周礼?郑注:“玉多则重,石多则轻”,又有“玉方寸重七两, 石方寸重六两”。至迟到?周礼?成书的时代,已将玉(和田玉) 的比重引入。 玉有五色”------白、青、碧、黄、黑(墨)。 璑玉---------三采玉,“朱苍白也”。( ?说文?)
玉有九色--------红如澄水曰醫, 蓝如靛沫曰碧, 青如鲜苔曰王笔, 绿如翠羽曰王卢,黄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琼,紫如凝血日璊,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 刘大同?古玉辨?:“伏思吾国文艺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 。” 中国玉文化的根是“中和”思想,指事物之间的统一、和谐或调和。 ?国语·郑语?: “夫和实生物。”
?淮南子·记论训?: “阴阳相接乃能成和”,又说“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
儒家学说“中庸”即“中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强调情与性之间符合一致。
因此,玉有五德、七德、十一德的认识,完全体现中国玉文化的精髓,玉,外貌温柔而性至刚,刚柔一体,和在其中。
玉是中国古代人文理念的物的表现。“道者器之道”,玉器是绵延万年以上的中国古文明的体现。
二、玉与玉文化 甲骨文,玉的字形:
推测为玉器组佩的象形。
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有仁德);?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明义理);其声舒扬,専以远闻,智之方也(启智慧);不挠而折,勇之方也(性正直);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贵清廉)”。
在世界范围,只有中国有着高度发达的、古老并延续至今的玉文化。印第安人玉文化业已消亡,新西兰毛利人玉文化在殖民主义西方文化的压制下, 仅在少数土著部落仍有玉器崇拜的现象。
玉文化或玉器文化是指我国古代玉器制造与使用(收藏)过程中,经历史淀积形成的典章制度、社会道德、信仰习俗、观念意识、艺术风格等的社会文化功能。就狭义的玉器本身,也包含玉石与玉质,器形与功能,纹饰与图案,仿古、赝品辨识,收藏与评价(估)等文化内涵。因
此,中国的玉器是东方华夏文明的载体之一, 玉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的奇葩 。 中国的玉文化已有近一万年的历史,并至今仍表现出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崇尚玉器的文化传统,故宫博物院杨伯达先生认为:“中国玉文化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它同时又是中西文化间最古老的分水岭。”
迄今考古学发现的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8200年的兴隆注文化墓葬出土的一对白玉玦,其工艺已达到精美水平,可见并非最原始的玉器,因此,玉器的产生估计不会少于一万年。 (一)距今10000-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华夏文明的先兆一远古玉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中晩期,如沈阳新乐文化、汉中龙岗寺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岭南的石硖文化等原始部落的出土墓葬玉器有: 象征王权的玉钺、玉斧、玉刀;祀神的琮、礼天的璧、巫神的玉玦、璜;颈胸的玉组佩和串饰等,无论在社会功能、器形、工艺及组合关系、数量等,均标志玉器已大量使用(先于青铜器),是当时的社会组织、文化精神活动中的礼器, 是文明的象征 。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使用于原始农业、 渔猎的石器; 用子生活日用品的制陶业;早期青铜器数量极少, 主要是小型的手工工具,而玉器大量出现,而且没有使用的痕迹,表明主要用于社会文化活动。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原始氏族社会后期,包括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阶段。 (二)夏、商、周三代(含春秋、战国)奴表社会玉器文化的第一个高峰,玉与彩石的分开,和田玉成为“真玉”
夏、商、周三代以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为主体,但玉器仍在祭祀、礼仪(社交)、美身装饰、殓葬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玉文化内涵。 大量肖生玉器(泛指动物及吉祥物的玉雕,而不仅仅指十二生肖的玉器。)的出现, 标志着玉器从礼器向艺术的世俗化方向发展。
如果说新石器时代的礼器主要是玉器制品, 则三代以青铜器为礼器的主体,但玉制礼器仍沿用不衰,而且扩展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制都有专用的玉器,这可由儒家学者整理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