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较为敏感,施工噪声将破坏附近野生动物宁静的栖息环境,使其迁往他处,但影响范围有限。建议施工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减少施工机械不必要使用,并且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风机周围使用;汽车在经过村庄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少鸣笛等方式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1.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粉尘(主要为TSP)和汽车及施工场地机械、柴油机产生的废气(主要为NOX)。
6.1.2.1 粉尘影响
项目施工过程中地面扰动较大,在不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条件下,受风蚀作用影响,将会造成土壤侵蚀,而且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也将有所加重。为减轻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建议大风天气少施工、对施工场地经常性洒水、减少地面扰动面积、物料堆存采取半封闭或全封闭堆放、降低行车速度等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为12个月,相对较短,施工量较小,在采取以上防尘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施工期扬尘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完成,这些影响也将消失,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6.1.2.2 废气影响
虽然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在施工高峰期会造成局部空气污染。但由于排放量都很小,机械和车辆及时保养或使用清洁能源,加之当地大气扩散条件好,将不会造成明显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即使有影响也只是局部和间断的。 6.1.3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由混凝土运输车、搅拌机和施工机械的冲洗以及机械修配、汽车保养等产生,但量很小。从风电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上可以看出,施工布置较为分散,范围也较广,生产废水从量来说很小,从面上来说又相对较广,而且废水产生时段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产生时间也是不连续的,基本不会形成水流。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悬浮物和CODCr等。在生产废水产生集中的场所设置沉淀池和隔油池等设施,将生产废水集中收集,然后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尽可能回用于周边林地的灌溉,不外排于附近地表水体,因此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风电场施工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完成,施工人数较少,根据同类工程预测,本工程施工高峰期人数最多为200人,平常施工人数约为130人,生活用水按0.2m3/ 人·d考虑,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施工期日排水总量最大为32m3/d,其中生活污水量每天为25.6m3,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BOD5。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32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131号
最大的污染源为施工人员的粪便,其主要污染物为恶臭、BOD5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必须加以处理。本项目施工人员的场地日常会产生部分生活污水。该类污水与一般的生活污水相似,本项目施工不设置专门的员工营地,采用租用周边村庄居民作为住宿。因此,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旱厕预处理后作为农田灌溉。预计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不会对周围水体产生影响。 6.1.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有两类,一类是施工活动产生的工程弃渣,另一类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6.1.4.1 施工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与环保措施
由于本工程施工开挖、回填后的剩余量为较大。如果这些施工固体废物不进行处理,可能会对工程周边大气环境、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工程设置四个弃土场,用来填埋工程挖填方余土。
在开始弃渣之前,必须先在弃渣场适当位置修建足够长和高的挡渣堤或挡渣墙,以防止弃土和弃渣被水流冲入河道。弃渣之前,应首先在弃渣场上游两侧沿等高线设置截水沟,两侧设排水沟,必要时在排水沟汇入下游河道之前设置沉沙池,以阻留径流中携带的泥沙。根据弃渣堆放的位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渣工程、排水工程、土地整治与复垦利用等措施防治。渣体堆积完成后,削坡整形和平整渣顶,使体形满足稳定要求、不发生滑坡、便于绿化。
因此工程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基本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6.1.4.2 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根据同种规模的风电场施工来看,风电场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易被微生物分解腐化。若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将为蚊子、苍蝇和鼠类的孳生提供良好的场所,特别在高温季节。垃圾中有害物质也可能随水流渗入地下或随尘粒飘扬空中,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影响人群健康。
灵华山风电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0.7kg/人·d计,施工高峰期人数最多为200人,生活垃圾排放量约为140kg/d。施工期生活垃圾要定点集中收集,纳入生活垃圾清运系统,不得任意堆放和丢弃,定期对收集点进行消毒灭害,确保各类生活垃圾不随意排放。有条件的情况下,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无机物部分送去城市生活垃圾站进行处理,有机物部分则进行消毒灭害后送至附近农田堆肥。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33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131号
6.1.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1.5.1 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征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山地,植被为高山草甸,但征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对植被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对临时道路和临时施工用地要做好规划,尽量少占用林地,对永久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及时进行恢复,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表植被环境。对于本工程被扰动的地表部分,进行水土保持设计。
此外,本工程引接一条进场道路,这对山顶草甸会造成一定的破坏,降低了山顶的生态稳定性。同时,对于依赖草甸的动物由于该区域植被破坏,进而可能会有小范围的迁移。但由于风电场区域动物资源较少,同时由于施工期较短,场址相对整个地区来说范围很小,野兽和鸟类等动物活动能力较强,本身具有躲避危险的本能,可以迁移到其他生活环境相似的地方,因此本工程施工对动物的影响有限。
建议施工结束后,立刻恢复植种该地段的本地植被。
6.1.5.2 取(弃)土场的环境影响分析
取、弃土(渣)场的设置,将直接破坏选址的原地形地貌及植被。取土场开挖使基岩裸露,形成凹凸不平的坑槽,与相邻植被(岩石)具有强烈色彩对比;弃渣场弃渣形成突兀、不规则的堆状物,与周围景观形成反差。同时,取土、弃渣及运输作业过程中,旱季易形成扬尘,雨季易产生土壤侵蚀,对周围景观产生破坏和影响。
风电场四个弃土场所在区域风速大,如果不做防挡盖措施,将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由于弃土场土量均来自施工期挖填土,所以建议对弃土场先平整压实,然后在其上植种本地植被。
6.1.5.3 新建道路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新建道路主要为进场道路和施工检修道路,总长度为30.171km,均为永久性占地,占地面积和占地类型见表1-2。
(1)进场道路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进场道路沿线地形以微丘为主,建设用地基本为开发强度不大的山地林地类区域。工程建设征不占用基本农田,以一般耕地、菜地和林地为主;占地面积为5.013hm2,占用量较小,基本不会影响当地乡镇的土地利用现状,能保持该地区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受影响。项目的建设虽然会对一些征用土地的局部区域的农业林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建设单位应当会同当地政府一起切实做好土地调整和征地补偿工作,尽量减少不利影响。所以总体上工程建设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
(2)施工检修道路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34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131号
本项目施工检修道路均沿风机组布设方向,长度为19.032km,占地面积为8.565hm2,占地面积较小,占地范围内均为一般杂草、茅草为主,植被稀疏,且经济价值不大。
综上,公路施工将不可避免地破坏沿线少量植被,以原绿化带、果园、路边林地、农田等区域内常见的植被为主,不会对本区域地带性植被类型和覆被面积造成影响,换言之,对本区域生态环境起控制作用的组分未变动,生境的异质性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因此,工程对本区域的生态功能不会造成大的改变,对植被类型分布也不会造成影响。在施工后期将对公路沿线的植被进行人工恢复,届时植被和生态环境将会得到逐步改善,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本工程不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路沿线区域无典型地带性植物,无受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地。
6.2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效果分析
风电场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类型有噪声、、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对鸟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6.2.1 声环境影响分析
噪声是公众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风力发电机的噪声是来源于经过叶片的气流和风轮产生的尾流所形成,其强度依赖于叶尖线速度和叶片的空气动力负荷,这种噪声源与风力发电机的机型及塔架设计有关。噪声影响分为单机影响和机群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叶片扫风产生的噪声和机组内部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其中以机组内部的机械噪声为主。
6.2.1.1 单机噪声
为了控制风机噪声值,风机厂商在制造时就采取了以下措施,电机选用隔音防震型,叶片用减速叶片等。风机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发电机,浆叶切割空气产生的噪声,当前风力机的噪声水平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的改善。
根据文献的查阅:《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周艳芬等《湖北农业科学》第50卷、第十三期,2011.7)、《陆上风电场与环境的试验性分析》(胡立伟等,《风电场》)等资料集项目设计资料,可知单台风机的噪声值约为90-1.3dB(A)。通过类比与本项目所采用的同类型单机2000kw的WTG2000B风力发电机组后,本项目声源A声级取值108dB(A)。
由于风力机组间相距较远,每个风机可视为一个点声源,因此,采用处于自由空间的点声源衰减公式进行噪声计算,公式如下:
LA(r)=LWA-20lg(r)-11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35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131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