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 Programming)
编制: 审核:
一、课程信息 程序设计课程名称:C# Programming 英文名称:C#
课程代码:030208 课程性质:必修课 64学时学分学时: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
年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使用教材:马骏主编,《C#程序设计及应用教程(第 二、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语言是针对网络技术应用而C#本课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重
要的编程类专业课。平台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能力,主要教NET开发的语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开C#C#语言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方、学内容以应用为主,以语法介绍为辅,主要包括 应用程序等。开发Web发Windows应用程序、C# 三、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一) 1.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了解高级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高级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高级程序设计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3 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技能目标(二) 进行程序的设计。1.能够较正确而熟练地VC# .所写的程序能够完整清晰。2 .能够识读和编写较复杂程度的程序。3 (三)素质目标 1.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四、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环节程序设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通过程序设计认知实训、C#较好有效地实现了工学结合,真实的项目设计这一完整的实训过程,模拟的软件开发实训、 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进行教学改革,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程序设计的特点和我院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做出了一些创新,灵活采用了C#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很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 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积极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三)教学手段
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运用方面,本课程为学生准备了凌波教学软件,从教师主控端、学生被控端进行全程的训练。C#课程还配备了实训指导的操作演示和业务流程图示,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以及模拟考试练习等学习资料。C#实训室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开发案例,训练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室所提供的环境和工具,进行软件开发实训。这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教学资源支持。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含学时分配)
(一).NET Framework 和 C#简介(4学时,其中实验实训2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NET Framework的体系结构。 2.公共语言运行库。 3.通用类型系统。 4.公共语言规范。
5..NET应用程序执行步骤 6.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 7.输入和输出 8.实验实训 序号 名称 1 2 创建Hello world程序 计算圆的面积 内容 Hello world 创建控制台应用程序,输出 编写程序,对控制台输入的半径,计算并输出圆的 面积 重点:
1.C#程序结构;
2.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 3.输入和输出; 难点:
1..NET Framework的体系结构; 2..NET Framework的组件 3.控制台输入和输出;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NET Framework的体系结构; 2.了解.NET Framework的组件; 3.了解C#程序结构;
4.了解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 5.掌握数据的控制台输入和输出;
(二)C#基本语法(8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变量类型及类型转换 2.单分支选择语句(if ...else) 3.多分支选择语句(switch)
循环)for、do...while、while.循环语句(4. 5.continue语句、break语句 6.实验实训 序号 名称 1 2 九九乘法表 n! 计算 重点:
1.基本数据类型 2.类型转换 难点: 1.循环语句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C#中的常量和变量
2.掌握C#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和类型转换
内容 编程:输出完整的九九乘法表,上三角、下三角九九乘 法表 n语句编写程序,实现求分别用for,while,do…while 的阶乘 2 学时 2 1 学时 1 3.掌握C#中的三种循环结构 4.掌握C#中的选择结构
(三)数组和集合(8学时,其中实验实训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3.Array类
4.集合(ArrayList类和Hashtable类) 5.枚举类型 6.结构类型 7.foreach语句 8.实验实训 序号 名称 1 2 3 用数组排序 求对角线元素之和 求斐波纳契数列 内容 个整数值,把这些数存5编写一程序来接受用户输入的 放到一个数组中,正、倒序输出,并输出最大值。 定义一个行数和列数相等的二维数组,并执行初始化, 然后计算该数组两条对角线上的元素值之和 n编写程序求1,1,2,3,5,8……前项和 2 1 学时 1 重点: 1.动态数组 2.foreach语句 难点: 1.Array类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枚举类型和结构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定义和使用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3.掌握foreach语句的使用
类的使用Hashtable类和ArrayList类、Array.掌握4. (四)类和对象(6学时,其中实验实训2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1.类和对象 2.访问修饰符
3.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4.方法 5.方法重载 6.命名空间 7.实验实训 序号 名称 1 定义员工类 内容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员工类,定义默认构造函数和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并采用以上两种方式分别实例化对象,并 输出它们的结果。 重点: 1.类的定义
学时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