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际经济合作——中亚五国 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亚五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出口贸易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亚五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中亚五国出口贸易总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在中亚五国中,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 2006年商品和服务出口达到415. 05亿美元,最低的吉尔吉斯斯坦为11. 07亿美元。整个中亚五国的出口总额达到546. 95亿美元。1990~2006年,中亚五国商品和劳务出口额从117. 99亿美元增至546. 95亿美元,增长了约4. 64倍(见表2)。
第二,中亚各国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1990~2006年,在中亚五国中,除1990年外,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额始终是中亚五国中最高者, 1999~2006年增幅也是中亚五国中 最高者;吉尔吉斯斯坦出口贸易虽然增幅较大,但在中亚五国中出口规模是最小者;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出口贸易额增幅相对较小且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导致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三:一是各国的禀赋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哈萨克斯坦发展出口贸易的资源禀赋最为优越;二是各国的经济规模存在差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规模较大;三是地理区位差异,哈萨克斯坦发展出口贸易的地理区位条件最好,塔吉克斯坦发展出口的地理区位条件劣势最大。
第三,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2000年后,它们的出口贸易额稳定增长,与亚洲和世界平均水平趋同。1990~2000年,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增速波动最为明显,增速波动最大的是土库曼斯坦,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最小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2000~2006年,中亚五国出口 贸易增
速的波动幅度下降,开始稳定增长,与亚洲、世界和中国出口贸易增速的差别逐渐缩小。1990~2006年,出口贸易增速最高的1994年达到108. 6%,最低的1993年为-41. 9%,相差150. 5%。出口贸易增速波动最小的哈萨克斯坦最高的2000年达到28.7%,最低的1998年为-11. 9%,相差40. 6%。1990~2006年,亚洲出口贸易增速最快的2000年为16. 9%,最低的2001年为-1. 7%,相差18. 6%。世界平均的出口贸易增速最快的2000年为12. 7%,最低的2001年为0. 4%,相差12. 3%。中国出口贸易增速最快的2000年为30. 6%,最低的1996年为-0. 7% 。
第四,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各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差异较大。在中亚五国中,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的是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次是哈萨 克斯坦,最低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表明,土库曼斯坦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其次,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2006年,土库曼斯坦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分别为59%和54%,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均为39%。导致中亚各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三个:一是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土库曼斯坦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对较低;二是各国的产业相对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对较弱;三是外向型产业部门比重差异明显,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外向型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其余国家相对较低。
第五,中亚各国出口贸易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各国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发展,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中亚四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亚各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周期性波动特征。1990~2006年,在中亚五
国中,除土库曼斯坦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外,其他四国都有所增长。哈萨克斯坦从1990年的8%增至2006年的54%,增长了6.75倍,乌兹别克斯坦从29%增至39%,吉尔吉斯斯坦从29%增至39%,塔吉克斯坦从57%增至59%,而土库曼斯坦则从111%降至63%。同一时期,中国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18%增长到2006年的41%,增长了约2.78倍(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丰富,油气产业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二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有限;三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产业的开放度相对较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产业开放度相对较高。
简言之,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出口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各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波动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各国的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存 在较大差异。中亚各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都较高,但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前景
随着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亚各国的进口贸易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尽管中亚各国进口贸易增速波动性较大,但进口贸易增速仍高于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中亚五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要与依赖程度较高,但各国的差异较大。目前,中亚各国进口贸易发展整体呈现平稳态势。
随着进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亚各国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的制成品的重要进口地区和进口市场。中亚五国进口贸易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中亚五国进口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呈现持续发展态势。随着中亚五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经济整体呈现发展态势,各国进口规模逐渐扩大,
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市场。2006年,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五国中经济发展最快、最富裕的国家,进口商品和服务达到326. 721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进口额为50. 57亿美元,土库曼斯坦进口额为35. 75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为21. 55亿美元,塔吉克斯坦为20. 27亿美元(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1990~2006年,中亚五国的进口贸易额从215. 75亿美元增至454. 86亿美元,增长了约2. 1倍。其中,哈萨克斯坦的进口贸易额从90. 36亿美元增至326. 72亿美元,增长了约3. 62倍。导致中亚各国进口贸易增长的原因有三:一是中亚各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国际市场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增加了中亚各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外汇收入和对进口商品的购买力;三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开放为外部商品和服务的输入创造了条件。
第二,中亚五国进口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 不平衡性。1990~2006年,哈萨克斯坦商品和服务进口额从1990年的90. 36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326. 72亿美元,增长约3. 62倍;吉尔吉斯斯坦从3. 32亿美元增至21. 55亿美元,增长约6. 49倍;塔吉克斯坦从13. 74亿美元增至20. 27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则从70. 38亿美元减至50. 57亿美元,土库曼斯坦从37. 95亿美元减至35. 75亿美元。同一时期,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则从1990年的607. 25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8 785. 87亿美元,增长约14. 47倍(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出, 1990~2006年,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作为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国,进口额最大,进口增减变动幅度也最大。
1990~1992年为持续上升阶段, 1992~1999年为波动式下降阶段, 1999~2006年又为持续上升阶段。其他四国的进口规模相对较小,进口额增减变动幅度也相对较小。导致中亚各国进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于:一是中亚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中亚各国经济规模和进口需求规模差距较大,哈萨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