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
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全球人口容量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概念:① 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环境承载力??衡量指标:② ?
2.环境人口容量
③ ?主要因素???
(1)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④ 和⑤ 消费水平
(2)估计:存在⑥__________、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1)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
按照⑦ 的生活方式??
(2)要求?保障⑧ 的生活水平
??不妨碍⑨ 人口的生活质量
影响⑩ 战略??
2.意义?影响人口政策
??影响? 发展战略3.实现的保障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________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世界 建立?________的秩序,保证?________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 我的疑惑 1. 2.
尊重?________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_战略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3. 4.
探究点一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探究材料】
汉朝时期内蒙古草原大约生活着8万多游牧者,草场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生活现实的写照。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拥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但人们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保证生存。到20世纪60年代,该地区人口已超过80万,但由于国家对草地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大,人们依然能保证最低生活水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风吹草地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
【探究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2.相同的草地在不同时期能够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不同,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阅读教材P13图1.12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探究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为什么?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规律总结】
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必须考虑的因素: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考例探究1】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11年中国人口为13.39亿人,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0.1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8 200 面积(平方千米) 16万 耕地(公顷) 920万 森林面积(公顷) 800万 年径流总量(有效)(立方米) 2 200亿 森林面积(公顷) 0.1 淡水(立方米) 2 000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探究点二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探究材料】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探究问题】
1.材料中所提到的“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 10亿这个数字指的是什么?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这16亿人和材料中的10亿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地理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