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手中商家的资源,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电商平台中,目标基本都是GMV和利润额。商家资源中,商家数量较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高效的管理商家,发挥最大效用,是商家管理的难点。
我的管理逻辑,是将商家按不同维度分层,每层统一管理,来达到高效的目的。通过叠加拆分维度,尽可能覆盖所有的运营手段。以下是我的拆分维度,一起使用,基本的运营手段都能覆盖到: 一、运营方式管理
将商家的运营模式进行归类,并匹配相应的资源包,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商家各个发展阶段的流量需求问题,不同力度的活动有对应的流量去推广。
2.可以快速明确新商家的发展模式,迅速进入状态,防止定位不明,低效率运营。
3.归类可以防止资源争夺行为,公平竞争,防止扯皮。 商家的运营方式丰富多样,但基本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单品方向:此类商家主要以培养爆品为主,什么流行卖什么,选品能力很强,TOP商品销售额占比基本在70%左右。商品汰换率高,长尾商品基本不运营或下架。商品爆发力强,对资源依赖较高。此类商
家的主要运营方式就是【测品→爆品用固定资源稳定出量→用大资源位爆量】
2.品牌方向:此类商家品牌整体性比较强,商品之间定位交错,形成矩阵。长尾和短尾商品整体传达出品牌理念。此类商家基本是【爆款引流+长尾获利】的模式。运营和内容产出能力强。
3.品类方向:此类商家品类定位清晰,注重一站式购货。也是【爆款引流+长尾获利】模式。
分好类后,匹配对应的资源包。资源包需要满足发展方向的需求,基本需求有:
1.测试商品:这是选品的基础,商家由此产出爆品,所以需要少量的资源来进行测试。
2.稳定输出:选出来的商品要有一些稳定的资源位来保证整月的销售。基本上是feed形式的资源或者是周期性资源可以满足。 3.爆量:处于清理库存或冲击销量的需求,在一些促销或者大促阶段,商家会提供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商品及价格,这时需要有能爆量的资源位来提升销售额。
我们要做的,就是梳理并定位自己的资源位,然后根据发展路线来组合成资源包。如何定义一个资源位,我基本上有三个维度来定义:
1.商品维度:单品、品牌、品类 2.产出:小量、稳定、爆量 3.频率:周期、稳定、偶发 我这里例举一些资源位:
频道页秒杀单品位(周期小量分散单品型) 拼团feed流单品位(日常稳定输出单品型) 首页秒杀+今日爆款(偶发爆量单品型)
在组合的时候,要考虑这三个需求,并制定好晋级的门槛,给商家一种笃定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跟商家传达清楚,到达什么样的门槛可以进行下一步。否则就会陷入无止境的要资源→解释→扯皮的循环当中,浪费时间。
二、商家实力管理
通过评估商家实力,将其分类并统一管理,可以快速抓住销量大头,分清主次。同时发掘潜力商家,屏蔽低质劣质商家。 评估商家实力的时候,我会用两个维度:
1.历史销售:此项占比80%。销售额是最能综合反映商家销售实力的。除了运营能力,也包括资源争夺和配合能力。
2.商家实力:此项占比20%。主要是用于发掘供应链能力强的潜在商户。他主要可以拆分成两方面
a.供应链能力:商家处于供应链的什么位置。是否能提供最低价格、最优商品、最新款式。一般是工厂的价格最优。
b.运营能力:商家的线上营销能力是否强,电商基本功是否扎实,选品是否靠谱,配合度是否高。
之后将商家进行分层,我一般会根据28原则分为头部、腰部、尾部,每层实施统一的运营方法。
头部商家是销售命脉,要重点运营,对商家制定专属的运营方案,并积极跟进。头部商家更多是双方势均力敌,更像一种合作关系。比如在整年营销规划的时候就要将头部商家算进去。并且要积极聆听商家的营销节奏。配合站内资源达到双赢。 a.要把KA商家考虑到全年的运营规划中 b.资源分配要细分,KA甚至要细分到天
c.了解头部商家整年规划,尤其KA商家,动用资源深化合作 腰部商家主要有几种值得发掘,一种是潜在的头部商家,一种是有潜力新奇特店铺,还有一种是在某一品类或特长的商家。腰部商家主要的运营方法是:提升+发掘为主,打法分类匹配。方法如下:
a.流畅的上升通道,对潜力商家开辟直通通道。 b.发掘潜力商家
c.分类商家,匹配通用打法
尾部商家数量众多,运营方法以明确规则,减少沟通成本为主,适当的时候要清退运营成本高的商家。 三、商家诉求分类管理
商家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诉求,这些诉求可以使他们让出利润,给平台创收。基本上诉求都是发展的诉求,这里例举一些,针对诉求量较大的可以统一安排,减少沟通成本。 1.频道活动竞争
2.品牌、品类、商品排名权重的竞争 3.新品、新品牌培养诉求 4.销量冲刺诉求 。。。
这几种拆分方式同时使用,可以覆盖大部门运营工作,达到高效处理的目的。
看起来很麻烦,但只要走通了,速度就会提升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提前安排,这样突发事件就会减少很多。商家管理很容易陷入无止境的杂活当中。抓出主次,才能事半功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