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有犯,必刑无赦。今遣斡罗阿里等为卿副贰,以抚斯民,其告谕所部,使知朕意。”其后,以平州为南京,用张觉为留守,时立爱遂去平州。而张觉遂因燕京人东徙,其众怨望,觉遂叛入于宋。立爱既去平州归乡里,太祖以燕、蓟与宋,新城入于宋。宋累诏立爱,立爱见宋政日坏,不肯起,戒其宗族不得求仕。及宗望再取燕山,立爱诣幕府上谒,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其子侄数人。立爱从宗望军数年,谋画居多,封陈国公。表求解机务,不从。九年,为侍中、知枢密院事。久之,加中书令。天会十五年,致仕,加开府仪同三司、郑国公。薨于家,年八十二。
(节选自《金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始率吏民/归附/ 复条利害/悉合/朕意嘉叹不忘/山西部族缘辽主未获/恐阴相连接!故迁处/于领东西京人民既无异望/皆按堵如故
B.卿始率吏民归附/复条利害/悉合/朕意嘉叹不忘/山西部族缘辽主未获/恐阴相连接/故迁处/于领东/西京人民既无异望/皆按堵如故。
C.卿始率吏民/归附/复条利害/悉合朕意/嘉叹不忘/山西部族缘辽主未获/恐阴相连接/故迁处于领东/西京人民既无异望/皆按堵如故。
D.卿始率吏民归附/复条利害/悉合朕意/嘉叹不忘/山西部族缘辽主未获/恐阴相连接/故迁处于领东/西京人民既无异望/皆按堵如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明、清时期对殿试及第者皆赐出身,且分为三甲:一甲状元、二甲榜眼、三甲探花。
B.服除,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中国古代丧礼制度严格,长辈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穿孝服、佩黑纱等形式对其表示哀悼。
C.招谕,也作“招喻”,招有招安之意,即让别人归顺自己。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或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
D.中书令,古代官职名,最初是指帮助皇帝在宫廷内处理政务的官员,因直接向皇帝负责,故责任重大。司马迁就曾任过中书令一职。
1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立爱为官正直。他历任泰州幕官、云内县令等官职,在担任御史中丞期间,由于为人刚正、遇事敢言而得罪权贵。
B.时立爱富有谋略。面对“金国攻城之后,前后不一”的流言,他上奏希望派遣官员到各地宣诏德义,受到皇帝赞许。
C.时立爱颇有远见。宋廷多次征召时立爱入朝,他都因宋廷朝纲逐渐败坏而不肯应征,还告诫族人不能够去宋廷求取官职。
D.时立爱深受重用。他跟随完颜宗望夺取燕山后,因善于谋划军中之事而深受宗望赏识,先被授予官职,后又被封为国公。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民情愚执,不即顺从,愿降宽恩,以慰反侧。
(2) 已谕诸部及军帅,约束兵士,秋毫有犯,必刑无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 ~15题。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①
陈人杰(南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
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③,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注]①丁酉岁,即公元1237年,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开始对南宋的大规模入侵。②青毡,指中原故土。③麒麟阁,汉宣帝为颂扬霍光等有功之臣,作其画像于麒麟阁之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扣题,“陆沉”与“青毡未还”扣住标题中的“事”,“谁使”扣住标题中的“感”,交待作者感怀之由。
B.“晨星残月,北州豪杰”写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宛如残月;“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写统治者悠闲度日,不思进取。
C.“更剔残灯抽剑看”刻画了一位深夜难寐、灯下看剑的爱国志士形象,与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词沉痛激越,用典丰富,对比鲜明,比喻贴切,以问起句,又以问作结,多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本词极具艺术感染力。
15.清人陈廷焯在《云韶集评》中评价陈人杰的词“悲而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在本词中的体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妇女儿童来送饭送水,侧面表现农民繁忙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 小题。
春风又绿大地。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太多人经历了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为__________、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此时,( )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__________,每部作品只有三五分钟,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 呈现出一种巨大的真实力量。
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在疫情发生后,不少纪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场传播出去,这些影响日记形成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因为仓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__________。 人类面临一次全球化考验。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假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__________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同舟共济 限制 曼延 黄钟大吕 B.患难与共 制约 蔓延 阳春白雪 C.同舟共济 限制 蔓延 黄钟大吕
D.患难与共 制约 曼延 阳春白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虑假信息会加剧忍慌。
D.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些视频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B.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C.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形成了一股能量, 带给人温暖。
D.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播出去, 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从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以不损害人类自身为前提。我们把这称为“有限生态改变原则”,现在,我们把“有限生态改变原则”用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上,所得结论应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基因编辑技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称为“基因技术有限使用原则”。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禁止的是对人类基因的直接改变,而非间接改变。因为大自然在间接改变着一切物种的基因,以此促使生物逐渐进化或退化。人类也可以仿照大自然对自己的基因间接改造。事实上,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中国政府已向多个国家提供援助,在对外提供的援助物资上都写有寄语。下面是中国援助物资上的部分寄语,请分析在选用这些寄语时遵循了哪些规律? (5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位画家对自己的画作不满意,于是把它摆在街口,公开征求意见。一个鞋匠走过来,反复观察琢磨,指出画上的靴子有差错。画家赶紧拿起笔,把错处重新画过。鞋匠又继续观察,接着说:“我觉得,这脸画得有点大,肩画得有点斜……”画家忍不住打断他:“朋友,你的评论请不要超越这双靴子。”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A2.B3. B4.C5.B
6.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 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7. C
8. ①突出人物形象:即刻画汪掌柜的贪婪奸诈,也反衬出李秤匠有良心操守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汪掌柜多次要求改秤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又让故事富有波澜;③丰富小说主题:即表
达对贪婪奸诈之人的讽刺与批判,也表达对坚守正义和职业操守之人的赞扬和肯定。 (6分,每点2分)
9. ①有慈爱之心。作为父亲,为保护儿子,“违心”改秤;为教育儿子,以死明志。 ②有匠艺之心。作为传统手艺人,凭良心做称、平称,保证称平,绝不含糊。 ③有良知之心。因受胁迫而改秤,但为补偿良知,又冒险巧妙地“平”称。
④有决绝之心。因改称而打破职业与道德底线,虽有弥补,但仍决绝地以死谢罪。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0. D
11. A(殿试及第者皆赐出身三甲应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12. D(“跟随完颜宗望夺取燕山后”错。)
13.(1)百姓性情愚笨固执,不会立刻顺从,希望您能施以宽大之恩,以此安慰心怀反复之人。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 5 分) (2)已经告诉各部及其将帅,让他们管束士兵,如果有士兵对归降之人有丝毫的侵犯,一定严惩不贷。 (划线处各 1 分,大意1分,共 5 分)
14. B(“统治者悠闲度日,不思进取。”错,“西风斜日”暗示南宋的衰败) 15.
悲:①因故土沦陷、山河破碎而悲;②因当局者空谈、冒进而错失收复之机而悲;③因国家年年遭受侵扰、形势岌岌可危而悲;④因统治者偏安江南、贪图享乐而悲;⑤因奸臣当道、无处施展抱负而悲。 壮:⑥虽国势衰落且报国无门,但仍不失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之壮志。
(“悲”,共4分,每点1分,答对4点给4分;“壮”2分,意思接近即可) 16.(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不得分) 17.C 18.A 19.A
20.①可以适当地改变生态环境;②但须以不直接改变人类基因为前提;③已经间接改变了自己的基因。 (6分,每点2分) 21. ①形式上均选用诗句;②内容上与两国历史交往有关;
③意义上展现情谊,表达祝愿。 (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四、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 参考译文:
时立爱,字昌寿,涿州新城人。(时立爱的)父亲时承谦,因为财产丰实而称雄于乡里,一遇荒年他就开仓赈济贫乏的百姓,并把以往向他借贷的人的契约撕毁,免去债务,不再索取。
辽太康九年(1083),时立爱中进士第,调任泰州幕官。他父亲去世时,他行孝服丧,期满后,调任同知春州事。不到一年,升迁云内县令,再被任命为文德令,不久被枢密院选为史房副都承旨,转都承旨。后官至御史中丞之职,他刚正敢言,不顺从权贵。由于他耿直被提升为燕京副留守,此间其母去世,他服丧期满,又官复原职,后来升做辽国兴军节度使,兼汉军都统。
金太祖平定了燕京,查询得平州人韩询,命他持诏招安平州。这时,奚王回离保在卢龙岭,时立爱未敢立即去拜见,先派人送上名帖说:“百姓性情愚笨固执,不会立刻顺从,愿意投降接受你的大恩德,以宽慰我的惶恐不安。”皇帝金太祖下诏说“:我亲自巡视西部疆土,彻底平定了燕国,只要号令下达,城邑就会立刻攻下。届时嘉奖忠臣,显示特别恩惠,那里的大小官都可以做原来的官职,囚犯释放,奴隶免除。”此时,辽国皇帝还在天德,平州虽然投降,但民心还没稳固。奚王回离保军驻在小城村落里,已降的蓟州再次叛乱。民间传言说“:金国人攻下城邑后,开始时给予抚恤,后来就掳掠。”时立爱知道此言却不肯相信,于是上奏章说“:乞求皇上下诏,派官员到各个郡邑,宣诏让人知道您的恩德道义。以后攻打宋朝时,顺我者安抚他,逆我者就讨伐他,这样不用军队费力天下就可安定了。”金太宗皇帝看完时立爱的奏章大加赞美,随后给时立爱下诏说:“你最初率官吏百姓归附于我,现在又上奏章写出利害,都合我意,嘉奖不能忘。山西部族因为辽国君主没有被俘获,恐怕暗中与他有来往,所以迁到岭东居住。西京人民已经没有了叛乱的愿望,都像过去一样生活。也许有的将士贪婪蛮横,冒犯纪律,动不动就掠夺投降的人。我已下诏告谕各部及军中统帅,约束士兵,秋毫有犯者,必斩无赦。现在派斡罗阿里等做你的副贰官,用来安抚百姓。你告诉所领各部,让他们知道我的意思。”
后来,把平州改为南京,用张觉做留守,于是时立爱离开平州。而张觉因为燕京人东迁,大多数怨恨,而叛逃到宋朝。
时立爱离开平州回到乡里,金太祖把燕、蓟给宋朝,新城也纳入宋朝版图。宋朝多次下诏召时立爱入朝做官,而时立爱见宋朝政事一天天坏下去,不肯应诏,并告诫宗族人不得做官。 等到完颜宗望再次夺取燕山时,时立爱到幕府上拜见他,完颜宗望授时立爱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任命了时立爱的儿子和侄子数人。时立爱跟从完颜宗望军队数年,谋划很多大事,被封为陈国公。后来时立爱上奏章请求辞职,没被批准。天会九年(1131),时立爱做了侍中、知枢密院事。后加为中书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