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评价体系
2020年4月19日
1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
郡县治,天下安。
“科学发展观”赋予“郡县治,天下安”新的历史性内涵。
县是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功能比较完备的行政区划单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是统筹发展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操作平台。
科学发展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建立完善的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对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意义重大。经过十年来的探索,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日趋完善。
一、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探索过程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和服务的独立性研究所,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工作开始于 ,其探索过程大致经历了体系建设、体系改进和体系完善三个阶段。 1. 到 ,第一届到第六届,体系建设阶段 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进行县域经济基础性研究,发表的文章主要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内涵、科学规范县域经济单位、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等。
主要目的是引导全社会来关注县域经济,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动态的、相正确参照坐标,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 到 ,第七届到第九届,体系改进阶段
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研究+居民收入水平比较(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科学发展环境评价。
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的观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点。倡导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要加快向县域(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县域生态等)科学发展转变。
总结了《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 6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推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三大新模式,即以城乡统筹为内涵的“双流模式”、以区域统筹为内涵的“增城模式”、以提高幸福指数为内涵的“江阴模式”。 3. ,第十届,进入体系完善阶段
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研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县域幸福指数为主要内涵的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 主要目的是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二避免非正常竞争,促进区域协作;三强县富民要一致;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五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六发挥中央、省、市、县等多方力量,统筹推进县域科学发展。
将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结合起来,完善评价体系。在以后的评价中将进一步完善县域科学发展人文环境评价,特别是着重进行“县域幸福指数”的专项调查。 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内涵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县域经济与县域相关联,量与质相统一,物质与精神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和谐,动力和目标相一致。县域经济是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科学发展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约束条件,全面评价和考察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情况,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县域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
评价指导思想:一是壮大县域经济;二是建设“富裕县域”、“绿色县域”和“幸福县域”,提高富裕程度、绿色指数和幸福指数;三是统筹推进县域科学发展。简称“一壮大三提高,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了县
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域科学发展的多样性和科学发展的丰富内涵。
1.完善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一个探索过程
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是一个探索过程,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也是一个探索过程;对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郡县治,天下安”赋予新的历史性内涵。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是采用公开的、客观的、可比的、核心的县域经济数据对全国所有县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强弱排序增加可较性,促进发展;县域科学发展评价采用客观数据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评价结果分等级分类型,不强调排序,利于促进统筹。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探索过程就是一个促进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的过程。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系统示意见图-1.
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说明
评价体系简洁明了。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思想和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真实、客观、可比,指标规律能够把握或大致能够把握,评价对象的范围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有确切导向性,评价工作具有可行性和连续性。由于全国县域经济差异性大,由于县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因素众多;由于对影响县域科学发展的指标规律需要把握,因此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采用县域经济的基本的核心数据来进行。
经济结构指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经济结构性指标,如非农产业比重、经济密度、进出口额与GDP的比例等等。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这些指标与竞争力的规律没有把握或者没有可比性。由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非常大,有些指标没有统一规律。如进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的是外贸依存度,处在东部与处在中西部的县表现不一样,相
5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