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WE
计 算 参 数 选 择
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0
初始值为0,satwe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out中输出。如果这个角大于15度,可根据把这个角度作为地震作用的方向角重新进行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的影响。
地震沿着不同的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同。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作用方向角的函数(逆时针为正)。
2混凝土容重:26kN/m2
在自重荷载有利的情况下,要取25kN/m 3钢材容重: 78 kN/m2
2
4裙房层数:按实际情况。
高规及抗规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
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情况。
抗规3.4.3规定;高规10.2.6规定
6地下室层数:按实际情况。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
程序限定1.0-5.0之间,隐含值为2.0,该值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隐含值,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可取的略小一些,取1.5或1.0。
8对所有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计算(周期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得到,而构件设计(配筋)应采用弹性楼板计算。
9后面三个基本按默认
10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
剪力墙结构与框剪结构细分要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是否大于50%
11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选择“模拟施工方法3”
当计算框架-剪力墙等柱墙混用的结构的基础时选择“模拟施工方法2”。如有竖吊构件(如吊柱),必须选择“一次性加载。
5.1.9、高层建筑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轴向变形宜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过程的模拟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简化方法。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对于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这是在\基础嵌固约束\假定前提下的计算结果,未能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若结构地基无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更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但若结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框剪结构,外围框架柱受力偏小,而剪力墙核心筒受力偏大,并给基础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墙、柱)的侧向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合理的情况,由于竖向刚度放大,使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使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于手
算。
12风荷载计算信息:选择“计算风荷载”。
13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选择“计算水平地震力”。
当满足下面规定时,选择“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力”。
多层建筑:
《抗规》5.1.1.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
(强规)3.3.2、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
3、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2
3.3.15、水平长悬臂构件、大跨度结构以及结构上部楼层外挑部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值在8度和9度设防时,可分别取该结构或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
10.2.7、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程序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用户应设置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2、尚不能单独计算转换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用户需要,可整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3、尚不能单独计算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用户需要,可整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此处的长悬臂为悬挑出6m(抗规)或2m(高规)。
风荷载信息
1地面粗糙度类别:A/B/C/D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2.1、
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7.2.1确定。
地面粗糙程度可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查 多层建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强规)7.1.2、基本风压应按本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 kN/m。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强规)3.2.2、基本风压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条文说明3.2.2、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尚无使用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房屋高出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是否提高,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3
3结构基本周期:一开始默认,之后回填基本周期
初始计算时,由程序按近似方法计算,建议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后,再代入重新计算,对于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结构应特别注意。
4风荷载作用下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0.05;
有填充墙钢结构0.02 无填充墙钢结构0.01
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0 6顺风向风振:勾选 7横向风振:默认 8扭转风振:默认 9用于舒适度的风压:一般取十年一度的风压
10用于舒适度的阻尼比:2%
高规规定不小于150m的房屋才要舒适度验算
11体型系数:普通结构1.3 高层1.4 多层不规则也
取1.4
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和形状特殊的结构应该注意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对该项进行调整。 多层建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3.1、房屋和构造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高层建筑:
3.2.5、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形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形系数:
12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 0.5
对于设缝的多塔结构,缝隙两边的墙体,不受或很少受风荷载的影响,所以通过此参数对背风面风荷载进行修正
地震信息
4
1结构规则性信息:按实际情况。一般选择不规则 选择“不规
则”。当对结构进行第二轮计算时,则应该严格按照结构的实际情况根据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来判断结构的规则性。
2设计地震分组:按实际情况。 查《抗规》附录A
3设防烈度:按实际情况。
上面两个参数的设置应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
4场地类别 按实际情况。
查抗规
5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按实际情况。 查抗规《抗规》表6.1.2 多层建筑:
(强规)《抗规》6.1.2、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抗规》6.1.3、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抗震墙结构…… 2、 裙房与主楼相连……
3、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 4、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 高层建筑:
(强规)4.8.2、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4.8.2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规程第4.8.3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用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规范给的表格为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其他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根据4.8.1的有关规定来确定。
4.8.4、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8.5、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于柱每侧纵向钢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