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6:21: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

“友邦惊诧”论

教学目的

一、学习驳斥反动论点和论据的写法

二、掌握课文中反语和对比、排比、反复句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三、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愤恨,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决彻底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

一、理清文章线索,明确其批驳的逻辑层次是:亮出靶子,逐点批驳,补录电文。

二、针对敌论层层批驳,既驳论点又驳论据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学习时应注意体会。

三、本文语言犀利,爱憎分明,应通过朗读用心体会;复句中关联词的恰当使用,也是学习本文应该留意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习指导

一、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理清什么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二、朗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初步体会排比反复

句的作用。

三、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出文章结构层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并理出全文思路,明确敌论及敌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从题目看,鲁迅先生要批驳的是所谓“友邦惊诧”,可见题目上的引号是不能漏写的,它表明这四字是引文,“论”是评论。那么,这加了引号的“友邦惊诧”究竟是什么东西? 三、研习新课。

㈠讨论:本文的敌论点和敌论据各是什么? 敌论点:“友邦人士……国将不国”。 敌论据:“捣毁机关……悉被破坏”。 ㈡作者是如何提出敌论点和敌论据的?

1。学生齐读课文第1段。思考:鲁迅先生一开始就写道:“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根据下文,作者认为略有知觉的人都知道一些什么?

2。根据课文的注释以及这一段的有关内容,请说说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去请愿的。

3。从历史背景看,学生运动是正义的运动。所以鲁迅先生说,这道理是“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里的“只要……就……”表示条件复句的关联词,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4。当时,东北已经没有学生的安身之地。(齐读:“报上不是说过,……就抢毙吗?”)学生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放下书包来请愿。在如此“可怜之至”的情况下请愿,其结果又是如何呢?齐读“不道……‘国将不国’了”,找出作者表示愤慨的关联词语。 5。再读“不道……”一句,体会这一复句中作者感情的层次关系。

6国民党政府的通电内容是不是课文里所述的这一部分?你能否在这段文字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7。一般驳论文的写法总是开门见山摆出敌论,而本文为什么先详细说明学生请愿的背景,最后才引出敌论呢?

四、练习。

1。驳论文的写作,要求把所驳的错误说法摆出来,然后加以批驳。这篇驳论的第1段,并不是仅仅摆出对方的反动观点。如果是,完全可以这样来写: 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

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国民党政府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的文里,还给学生加上许多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鲁迅不是这样写的。请你对照原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不好,原文的写法好在哪儿?

2。找出课文中运用反语、排比反复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驳敌论点、论据的写法,体会反语和排比反复句的作用。

一、研习新课。

讨论:作者是如何批驳敌论点的? 讨论后归纳

(一)分析2——4节 1.齐读2-4节思考:

⑴。段首作者所说的“好个‘友邦人士!’”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⑵。在对照事实进行批驳后,作者为什么不简单反复“好个‘友邦人士’”,而要加上国民党政府”这五

个字作定语,深意在哪里?

⑶。鲁迅先生是绝对不会相信国民党血口喷人所列举的学生的罪状的,既然如此,第4段的开首为什么要说“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这样一句?朗读这一段,找出这一段的关联词语。

这一层用事实作论据,通过对比分析,揭露并谴责了“友邦惊诧”的反动和虚伪。 ㈡齐读第5至7段,讨论:

⑴国府认为学生爱国请愿,要求收复失地,会“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那么,怎样的做法才会使国家像一个国家呢?作者对此作了精采的推理。齐读:“好像……一样。”

提示:很显然,接照他们的逻辑推论出来的结论,是十分荒谬的。

⑵。请注意,这一段共用了十个“国”字,为什么唯独“永远‘国’下去一样”的“国”字要加上引号? 提示:这里是正话反说,即“亡国”之意。 ⑶。齐读第5段,体会这一段话中的排比反复句在反驳中的作用。

⑷。“友邦人士”与国民党政府主奴关系究竟到了哪种地步?文章在第6段作了专门揭露。齐读这一段,然后体会。

⑸。齐读第7段。在前几段已经将反动谬论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这是批驳的第二层,先指出“国将不国”的可笑,进而揭露他们叵测的居心。

㈢文章至此,敌论已被驳倒,已取得驳斥的胜利,既然如此,再写第8段又有什么作用?

⑴。齐读结尾段 ⑵讨论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 二、小结全文,练习巩固。 附:板书设计

搜索更多关于: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 的文档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im3y3t9ti4uc568cqjj1x2cx44e3501ae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