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体会和认识引入
负数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正、负数的意义和对基准的理解. 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我们的班级是14班,有59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个,占全班总人数的 ?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
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二.设置情境引入新知 1. 引入负数
问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3页(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
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图(1)中上海的气温6℃~9℃,北京的气温是-3℃~7℃各表示什么意思?
图2中,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高-155米又是什么意思? 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问题2: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P-4),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2.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1)像7,,0.5,17﹪等这样的数叫正数(为了强调正数,前面也可加上“+”号) (2)像-7,-
131,-0.5,-17﹪等这样的数叫负数,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3(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负数的的界限,是表示“基准”的数. 例1: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62-2,3.5,+,0,-1.75,150,-,1.5
73解析:根据正数、负数的概念进行判断,特别注意0的分类.
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马鞍山的某一天的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5℃,如何表示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得分与失分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还能举一些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吗?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 例2:(1)规定向东为正,向东走20m记为 ,向西走15米记为 ,原地不动记为 ;-16m表示向 走16m,+13m表示向 走13m;
(2)如果-20元表示亏本20元,那么+35元表示 . 例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8℃和下降5℃; (2)运出800箱和运进500箱; (3)增加20﹪和减少16﹪. 解:(1)规定温度上升8℃,记作+8℃,则温度下降5℃,记作-5℃ ; 例4:(1)与去年相比,某乡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公顷,小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5公顷,油菜的种植面积不变,写出这三种农作物今年种植面积的增加量; (2)某市"12345"中心2005年国庆期间受理消费投诉件事的增长率:日用百货类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家用电器类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写出这两类消费商品投诉件事的增长率. 三.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 四.课堂反馈:课本第5页练习. 五.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2.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六.作业:课本第6、7页第1、2、3、4、5题
补充: 略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对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2.在学习有理数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对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及分类的标准. 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 问题1:请你举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它们.数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问题2:小学所学的整数,可以怎样称呼?(0和正整数)引入正、负数后,还可以怎样称
呼?(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小学小学所学的分数,可以怎样称呼?(正分数)引入正、负数后,还可以怎样称呼?(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交流:小学还学过小数,那么小数可属于有理数?
结论:小学中的小数如果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那么它属于有理数,因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形式.如果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么它不属于有理数,因为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形式. 探索:
?为什么不是分数?如果说所有的分数都是小数,对吗?所有的小数都是分数,对吗? 7结论: (1)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两类,而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两类;
(2)分数一定是小数,小数不一定是分数. 新 课 标第 一网
?正整数?正分数?归纳:整数?0 分数?
?负负数?负整数?
规定: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正数??整数?0??正分数????负整数 或有理数有理数? 0????负整数??正分数负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三.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 所有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表示相应数集中:
-7,3.01,300﹪,-0.142587,0.1,0,
93551,-,32,,-15﹪
31332(1)正整数集合:﹛ ?﹜ (2)分数集合:﹛ ?﹜
(3)正有理数集合:﹛ ?﹜ (4)负有理数集合:﹛ ?﹜ 解析:(1)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如果一个数能化简,则化简后进行归类,如300﹪, (2)如果小数能化成分数,则小数作为分数进行归类. 变式题1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表示相应数集的圈子中:
0,-85,
9; 31221, 112, -8.7, 0.3, 1, -3, -, ?.
574变式题2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 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请把下列各数
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里:
??71, 0.0708, -700, -π, -3.88, 0, ?, 3.14159265, ?,0.23.
323?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四.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分类,学习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强调注意:数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数的集合注意加上省略号. 五.作业 课本第7页第6、7题
补充:
1.2 数轴 第一课时 数轴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如何画数轴,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
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通过学习,初步
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问题1:让机器人在一条直路上作走步取物试验.根据指令:它由O处出发,向西走3m到达A处,拿取物品,然后,返回O处将物品放入蓝中,在向东走2m到达B处取物. 1.在下面的直线上画出A、B两处的位置.
2.把向东走记作“+”,向西走记作“-”,在上面的直线上标出与A、B相对应的数. 问题2:观察温度计,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有度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温度计可以看作表示正数、0、负数的直线吗?它和刚才那个的图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