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据此判断问题。
1、嫦娥一号自地面上升到轨道高度的过程中,大气物理状况的变化特点是( ) A.气温逐渐降低 B.气温逐渐升高 C.气压逐渐降低 D.气压逐渐升高 2、嫦娥一号发射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嫦娥一号”对月球的观测比卫星对地球的观测有利的是( )
A.引力小便于观测 B.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C.没有自转便于观测 D.没有公转便于观测 4、月球的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一个月 D.一年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嫦娥一号卫星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据此完成问题。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6、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 )
A.开发利用辽阔的宇宙空间 B.利用宇宙空间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微重力的特殊环境 C.开发宇宙中其他天体上的矿产资源 D.在宇宙空间建立太阳能电站 7、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待发射的人造卫星也是天体 B.陨石和陨铁都是属自然天体
C.恒星和行星都是发光的天体 D.“神舟七号”航天员留在太空的航天服 8、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11月26日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举行隆重仪式,发布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中国第一幅月面图像揭幕。完成下列小题: (1)月面图象显示有许多大小大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
A.天体撞击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火山喷发 (2)地球表面很少有类似“月坑”这类地貌,不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 B.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地球表面有植被覆盖 D.地球表面被人类改造得强烈
(3)“嫦娥一号”卫星成为环月球卫星后,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
飞行(注:极地轨道是指轨道经过月球极地的上空),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选择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的目的是 A.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B.有利于对月球全表面的拍摄和探测 C.有利于向地球传回探月信息 D.有利于卫星绕月运行轨道的稳定
9、2009年7月22日出现的日全食,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达约6分钟。完成下题。当日全食现象发生时,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0、“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我国将完成“嫦娥”系列登月计划,包括绕月飞行、登月探索等一系列科学家探测活动。据此完成问题。 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器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沉寂
B.有既保温又隔热的宇航服,月面上巨大的昼夜温差并不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C.穿着沉重宇航服的宇航员,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举步维艰 D.月面上没有风,空气中的沙尘含量很小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开始了最远的长征。回答问题。 11、未来人们最有可能利用月球的
A.空间资源和矿产资源 B.太阳能资源和矿产资源C.空间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D.太阳能资源和生物资源
12、月球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在公转过程中距太阳远近差异大 B.月球的公转周期小于地球的公转周期 C.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无削弱作用,对月面又无保温作用 D.月球体积小吸热散热快 13、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
(1)图l、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______,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食发生时,对应的月相必然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2007年8月28日晚,上海学生看到的月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__。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甲—丙一乙一丁 D.丙一丁一甲一乙 (4)“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潮汐有大潮、小潮之分。当
______相互叠加时,形成大潮。潮汐能具有_____的优点。我国利用潮汐能的优势是_______。 14、有关这一天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
A.这一天的月相上弦月 B.这一天的月相东边亮,西边暗 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下半夜 D.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满月
15、2007年11月26日9时40分许,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结合学过知识,回答
(1)在月面图像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月海”和环形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月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 B.月球上缺少地球大气一样的天然屏障 C.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图形 D.月球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海洋和环形山地 (2)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350度。最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C.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 D.月球上的一天时间比地球长 16、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A B C D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A 6B解析: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但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从空间资源来看,宇宙辽阔、浩瀚,但对其开发仍以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为主。从太阳能资源看,在宇宙空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它的大部分不能透过大气到达地球,所以在宇宙空间开发太阳能具有很大优势,对此,目前尚处于科研和设想阶段。从矿产资源来看,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太阳系中的月球和小行星。 7D 8、(1)A (2)A (3)B 9B 10B 11A 12C 13、(1)图1;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2)A (3)C
(4)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可再生,占地少,受季节限制小,不污染环境; 海岸线漫长 14、BC 15、(1)D (2)C 解析:【小题1】月球上没有水的存在,当然不会有海洋,月球上的月海和环形山可能是月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也可能是月球上岩浆活动形成的。 【小题2】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不能对小天体撞击月球进行保护,也不能削弱太阳辐射和对月球表面起到保温作用。 16、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