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
场签证原则。只有符合以下所有条件,现场签证方有效,可纳入工程决算:(1)仅在发生外界特殊情况,且不是由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量增加时;(2)现场签证由施工单位提出,并提供相关资料,由监理单位审定、建设单位批准;(3)现场签证的一次性投资不超过5万元;超过5万元投资的现场签证,由建设单位报经投资或项目主管部门同意。 2.0.5 道路建设项目后期管理
道路建设项目建成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报市建委备案。竣工验收备案通过后的项目方可移交。
重大道路建设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一段时期后,须进行项目后评估。项目批准部门应对照批准项目的相关文件,对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组织进行综合评估,形成项目后评估报告。
2.0.6 道路建设项目的一般工作程序(表2.0.6)
表2.0.6 道路建设项目的一般工作程序
序号 1 程序 责任单位 项目提出单位 市建委 序号 8 程序 责任单位 建设单位 房产、国土局 编制项目建议书 审批项目建议书 申办建设拆迁手续 批准建设拆迁手续 2 编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提出单位 (申报工程立项) 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建委 (批准工程立项) 申办规划设计要点、规划建设单位 红线 发放规划设计要点、规划规划局 红线 9 组织工程地质详勘,编报建设单位 施工图设计文件 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 市建委 10 11 3 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建设单位 量、安全报监手续 依法办理其他工程建设手建设单位 续(如环评等) 申办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 批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市建委 调查地质状况,编制工程建设单位 方案设计 4 审批工程方案设计 市建委 12 申办建设用地批准手续 建设单位 5 13 工程建设准备(各类设施建设单位 拆迁、交通疏导等) 建设单位 批准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规划、国土局 14 工程正式建设 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组织地质初勘,编报初步建设单位 设计及其他相关专业文件 审批初步设计及其他相关市建委 专业文件 3
6 15 组织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并建设单位 报竣工验收备案 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及移交市建委 手续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
7 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 批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规划局 16 编报工程决算 审批工程决算 建设单位 市建委 市建委 17 组织开展工程后评估 2.0.7 道路具体规划
道路具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网络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等内容的细化深化。道路具体规划应明确:道路功能定位、标准等级;设计主要技术标准;红线宽度、工程范围;平面线形、竖曲线设计等方面控制要素,提出道路主要结构类型、横断面分配等方面建议。道路具体规划由规划局组织编制,通过规划设计要点和道路红线确定。 2.0.8 工程方案设计
道路方案设计应着重根据城市规划道路,分析道路功能,确定道路红线宽度、道路平纵线形、断面分配、路面设计、工程量等内容(可参考2.0.3部分内容),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控制概算的需要。为提高效率,小型项目(总投资低于1000万元的项目)的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可合并编制。
道路方案设计可由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后组织编制,也可在项目立项前,由市建委或其他项目主管部门直接委托前期代建单位组织编制。 2.0.9 工程初步设计
道路初步设计应着重研究道路技术标准,确定道路红线宽度、道路平纵线形、断面分配、路面设计、工程量、施工技术方案等内容,并应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道路初步设计应包含管线综合规划和设计。 2.0.10 工程施工图设计
道路施工图设计应包括全部交通设计及路面、路基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等,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需要,并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道路施工图设计应包含各类专业管线的施工图设计。 2.0.11 交通工程设计的编制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贯穿于道路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道路规划阶段,交通工程设计着重开展交通调查、交通预测和交通研究,提出交通分析报告。
在初步设计阶段,交通工程设计在道路交通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明确
4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
路幅宽度、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分配、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等;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分车带宽度等;路段的进出交通、行人过街设施、路边临时停车、公交路途停靠站、公交专用道(路)及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置要求;交叉口的进出口道设计、地面公交停靠站设置、公交专用道、行人过街设施、非机动车交通处理等。同时,交通工程设计应明确道路路段及交叉口交通管理设施,如标志、标线、停车线、信号控制等要求,也应明确道路景观、绿化、管线等设计要求。
在道路工程建设前或施工阶段,交通工程设计着重编制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保证一定水平的交通运行,确保施工期间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同时结合建设实践,对交通工程设计进行调整完善,提出与管理运行相衔接的建议。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文件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由市建委组织市规划、公安交管局进行论证审批。 2.0.12 无障碍设施设计的编制
道路设计须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初步设计阶段,须编制无障碍设施专项设计内容,并明确提出指导施工的具体说明。
3 道路交通设计技术指引
3.1 道路功能分类及交通分析
3.1.1 道路分类与分级 3.1.1.1 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络中的作用、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性质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的功能是快速疏解跨区间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既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和快速疏解能力,又减轻主次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污染的影响面。快速路应尽量保证其交通流的连续性。
主干路是交通性道路,承担跨区间长距离或较长距离机动车交流的输送。城市主干路可以是景观性的,但不应当是生活性的,尤其不应当是商业性的。
次干路的交通功能是为主干路和快速路承担交通分流和集散。次干路兼具交
5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
通性和生活性两种主要功能。
支路主要是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或通达交通服务的。 3.1.1.2 道路分级
各类道路按其功能、区位、特殊限制条件及设计交通量等细分为Ⅰ、Ⅱ级,见表3.1.1.2。
表3.1.1.2 城市道路分级表
道路等级 道路级别 路段双向车道条数 路幅(m) 快速路 Ⅰ 6、8 Ⅱ 6、8 主干路 Ⅰ 6、8 Ⅱ 4、6 次干路 Ⅰ 6 Ⅱ 4 支路 Ⅰ 2 16~28 ·出入机动车交通 ·支线公交 ·非机动车交通 50~80 50~80 45~60 35~45 28~40 28~35 ·中长距离机动车交通 ·快速公共交通 ·严格分离非机动交通 ·中长距离机动车交通 ·大容量公共交通 ·分离非机动车交通 ·集散性机动车交通 ·普通地面公共交通 ·非机动交通 主要服务对象 注:①Ⅰ级快速路为全封闭形式;Ⅱ级快速路为半封闭形式。②非机动交通包括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
3.1.2 交通分析
对于新建道路,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预见性,以交通需求结论作为交通设计的主要依据。对于建成道路的改善和治理,交通分析一般应经过交通调查、交通预测、问题分析三个过程。 1.交通调查
对建成道路进行改善或治理时交通调查的内容见表3.1.2-1。
表3.1.2-1 道路交通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 道路等级 道路设计车速及行驶车速 具体规划红线宽、断面型式、车道宽、分隔带宽、道路资料 纵坡等 车道数、车道功能划分 道路道路沿线用地类型 沿线资料 沿线出入口、大型交通发生源等 用途 确定几何设计原则及交叉口控制 用于确定展宽渐变段长度及转弯半径、信号相位衔接顺序 道路路段及交叉口空间设计 改善进出口道及其与路段协调设计 用于停车及沿途进出交通和公共汽车停靠站设计 路段交通安全及通行能力改善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