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 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不及来源为大气淡水。
2水资源的表现形态有气态,一二胎和固态,存在形式有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水、大气水。
水资源的特点: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多用途行
水资源学与水文学的联系:1.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
2.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 第二章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3.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
2当今世界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干旱缺水(水少)、洪涝灾害(水多)、水环恶 化(水脏)
3我国面临的水问题: 1.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 胁较大
2.干旱缺水日益严重 3.水环境恶化
4水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2.水资源问题经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 3.水资源危机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第三章
1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 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 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分为社会水循环和自然水循环。
3自然水循环一般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蒸发包括水 面蒸发、陆地蒸发、植物蒸腾。
4下渗的物理过程分为渗润、渗漏和渗透三个阶段。 5降水测量的仪器包括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 6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简答):
1.水循环是永无止境的,既无开始也无结尾。 2.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3.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4.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赋予水体可再生性。
5.水循环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可能会导致 水循环的过程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形成和特征的变化。
7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转化过程主要变现在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 化。(三水转化)
8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论述,需要对每项进行适当补充,合理即可) 1.兴建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改变水资源形成和转化关系
2.人工饮用水,增加水循环的复杂性,加剧水资源消耗和供需矛盾
3.城市建设,形成以“社会水循环”为主导的“自然—社会”水循环模式。 第四章
1水资源利用:指通过水资源开发为各类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表水和地下 水可用水源以及各个用户使用水的过程。 2生活用水的特性:1.优先性2.对水质要求高
3生活用水量计算方法:1.直接计算法2.定额估算法
4生活节水的途径:大力推钢节水型器具,发展再生水利用,减小熟睡损失,提 高用水效率,是生活节水的重要措施。
5农业用水是农、林、牧、副、渔业等各部门和乡镇,农场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 居民生产用水的总称。
6田间灌溉方式:1.地面灌溉2.喷灌3.滴灌4.地下灌溉
7农业用水计算方法与生活用水相同,也是直接计算法和定额估算法。
8 工业用水时工矿企业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水。 9 工业用水对水质要求较高,对供水的保证率也有较高要求。
10生态用水:从狭义上讲,指的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特定条件下生态系 统总利用的水资源的总量”。 11生态系统与是资源的关系: 1.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2.人类过度掠夺水资源,使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 3.生态系用的恶化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途径 第五章
1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地流域(或区域),在任意的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 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洋?R 2 水量平衡方程:E洋?P3 分水线: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去,这一地
形上的脊线起着分水的作用,是相邻两流域的界限,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4 水环境容量:是指水在一定功能要求、设计水文条件和水环境目标下,所允许 容纳的污染负荷量,也就是指在水环境功能不受破坏的条件下,水体能容纳污 染物的最大数量。
5 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方式:
1.迁移与扩散作用 2.吸附与解吸作用 3.沉淀与再悬浮作用 4.降解作用
6 水资源价值的内涵主要表现在稀缺性、资源产权和劳动价值三个方面。
7 水资源优化配置: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将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在各子区、各用 水部门见进行最优化分配,也就是要建立一个有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优化模 型。
8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准则:可承载、有效益、可持续。 第六章
1 水资源评价工作遵循的技术原则(即要求)
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2.水量水质并重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 4.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2 水资源数量评价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以及水资源 总量计算。
3 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1.算术平均法2.等值线法3.加权平均法(泰森对边 形法)
4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主要从地下水的补给量、存储量、可开采量三方面进行评 价。
5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组织在可预见的时间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量中可一次性利 用的最大水量。
6水质的物理指标:水温、色度、臭味、浊度。
水质的化学指标:PH值、阳离子、阴离子、化学需氧量、生物化学需氧量、 溶解氧、营养元素、重金属、非重金属无机物有毒物质。
7 水质标准:由于水的成分十分复杂,为适用于各种供水目的,对各种水之城分 指定的统一的标准或界限。 第七章 1 水污染: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纯净水提并将大量未 经处理的废水、废物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从而改变了水体的化学成分。当污 染物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水平时,便形成了水污染。
2 按污染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3 水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3.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 4.水质与水量统一考虑的原则 5.便于管理,使用可行的原则
4 水功能一级区分为四类,即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区。 5 污染源的调查方法可分为普查、详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6 进入河流的污染物量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通常用污染物入河系数来表示。
kr?
W河W排
7 水环境容量常用的分配方法
1.等比例分配法
2.按贡献率削减分配法 3费用最小分配法 8 水资源保护的进本内容:由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对水资源在总 体上进行水量和水质的同一控制和管理。 第八章
1 水权:是以水资源作为载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 它反映了由于水资源的存在和对水资源 的使用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
2 水权的属性:1.可分解性2.优先性3.排他性4.可转让性
3 水权转让的形式:按照转让期长短,可分为临时性水权转让、长期水权转让和永久水权转 让。
4 水价的构成:1.资源水价2.工程水价3.环境水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