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失衡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6 4:05: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页 共7页 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失衡研究

一、目前学前教育需求的特点

学前教育需求是指当前全社会对学前教育各类形式和内容的服务的总需求。学前教育的总需求由各个学前教育需求者的需求叠加而成,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包括形式、内容、质和量、增长及其原因等要素。[3] (一)学前教育需求的内容与形式

在内容上,当前学前教育总需求呈现出如下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照看服务。这是对学前教育的最低层次的需求,在总体上占的比重也不大,但是近些年有增加的趋势。这类需求主要是父母或者监护人由于工作等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看孩子,所以需求某个机构或者个人能够帮助自己照看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等内容并不十分注重。这部分家长一般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支付能力有限,对学前教育服务的价格非常敏感。二是教养服务。这是目前学前教育总需求中占绝对多数的需求,但是其内部差异很大。其需求的主要内容是希望学前教育机构能够给孩子提供普遍而适宜的教育和养护,保证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部分家长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仅是照看孩子的生活,而且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过,其支付能力一般,对学前教育服务的价格也较为敏感。三是个性服务。这是目前学前教育总需求中占比重较小,但是增长速度极为迅速的一部分需求。这类家长希望所选择的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按照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提供适宜孩子的个性化学前教育服务。相对于前两类家长而言,这类家长的支付能力较强,对学前教育服务价格的敏感度较小,但对学前教育的质量要求很高。不同的学前教育需求内容必然要求不同的满足形式。

第 1 页 共 7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2页 共7页 如对于主要有着看护服务需求的家长来说,最好的形式是看护孩子的机构。对于有教养服务需求的家长来说,他们对机构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与项目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并无十分明显的偏好,只要自己的付出与所得的效益比最大即可,因此他们通常更看重标准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对于有着个性化学前教育需求的家长来说,他们对学前教育服务的形式基本不在乎,只要能满足自己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即可,因此对这类家长而言,形式几乎没有约束和限制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需求的增长及其原因

学前教育供需矛盾从来没有像当前这样的强烈和突出。总体来讲,在此之前学前教育供给和需求基本处于均衡状态。[4]那么当前学前教育供需失衡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惟一的可能解释是学前教育需求的急剧增长。那么,当前这股强劲的学前教育需求又是从何而来呢?笔者以为主要包括以下原因:一是家长的教育偏好开始转向学前教育。当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供给逐步充分时,家长的教育需求就会开始转向学前教育,加之当前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增强。与此同时,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也有助于减轻家长的育儿负担。二是家庭收入增长。一方面是收入的绝对增长为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创造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费用的下降使得家庭在孩子教育预算不变或上升的条件下,支付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相对上升。三是社会流动引起供需失衡,其中人口净流入地区的学前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从而导致该地区学前教育供给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使人口流动呈现出一种集聚效应的必然结果。四是学前教育的效用价值。效用常常指消费者花费一定的价格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程度。[5]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价值的肯定,多数家长开

第 2 页 共 7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3页 共7页 始认为学前教育是一个具有价值的消费领域。五是学前教育的连带外部效应,包含两种,一是正性连带效应,即攀比效应;一是负性连带效应,即虚荣效应。攀比效应指希望获得每个人都有或者接受的产品与服务。虚荣效应指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拥有的服务或者产品给人带来的虚荣感。[6]这两种效应在解释学前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此外,学前教育不像别的服务和产品那样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这也使得当前的学前教育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7] 二、当前学前教育供给的特点

学前教育供给是指学前教育服务或者产品的生产与提供。学前教育的总供给是指各个供给主体供给的叠加。当前学前教育供给的特点可以主要从其来源、依据及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前教育供给来源 按照供需理论,需求并不必然地产生供给,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和供给成本的高低。[8]在市场中,不同需求对供给的要求不同,所以边际成本不同。比如看护服务明显会比教养服务的成本低,教养服务很明显地又比个性化教育需求的成本低。政府为了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证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往往会对由市场提供的学前教育产品和服务设置一个最低标准或者准入条件。如此一来,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是,在政府管制水平以下的那部分供给必然会被削减,因为按照政府最低管制水平供给,会出现成本大于收益的结果。这样,整个学前教育的供给会出现缺口。对由谁来补充这一缺口,有人认为应该由政府来提供,理由是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或者是准公共产品。笔者以为这一观点虽然正确,但理由却是错误的。因为公共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以服务

第 3 页 共 7 页

搜索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失衡研究 的文档
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失衡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ji7o1yty29y6ym8c7oz9pugm7qng700f0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