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白城市第三届普通高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课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15:35: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种群的特征教学课例

生物组 潘永飞

一、教学理念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当前有些教师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甚至焦虑,也或多或少与这一问题有关。从基于三维目标的教育教学,转变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理念上和方法实现新的探索。

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来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也需要学生更新学习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其关注的焦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向了素养,其根本的意义就在于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过程,而变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时刻体现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切;学生的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教师教授甚至灌输的知识,而主要体现为通过参与课堂呈现素养提升。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单向性的,而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是教与学的综合,也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素养的提升。有了这样的理念支撑,教师敢放手,学生爱参与,课堂一定会有惊喜。

从教学方法的探索来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更为灵活、开放的改进探索。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新形态在各地风生水起、势头强劲。这些新形式,对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值得肯定。但基于当下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教法、新学法,还不能得到广泛的运用。一些地方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别人的“模式”,也产生了一些不太理想的结果。有些教师,则以各种理由或者借口,拒斥改变,试图“一招破百招”,以“应试”作为追求理想教学效果的“不二秘籍”。学科核心素养进入教学实践,将打破当下的固有格局。那些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的教学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而那些固步自封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因失效而逐渐丧失其原有市场。这种变化对于目前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并不容易。但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改变,才能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变成充满生气的课堂,也才能让学生

们有更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实际上是给广大一线教师开拓了展现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手段发现适合自己特色的方法,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 二、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学习思想,通过精心设计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学生分析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四、教学目标

(一)能够运用生命观念认识种群的基本特征,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掌握生命的特征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结果,逐步建立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三)针对调查种群密度的学习内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通过对调查种群密度结果的分析,对有害生物及时的监测和预防,

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做环保事业的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六、教学思路设计

本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注重生物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二是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三是关注教材,围绕“种群的特征”组织相关知识的教学;四是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方法:

教给学生“生活化”的生物学知识,不仅告诉学生要学以致用,更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将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

“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学生体验团队的力量。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共同解决某一科学问题,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简洁明朗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网络的构建。 七、教学工具:

PowerPoint课件; 自制教学用具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回顾种群概念,引导学生明确种群的概念 (二)新课:

【学生任务1】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一的相关问题: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概念与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样方大小等

【评价任务1】诊断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水平 【教师】检查预习成果:数量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种群密度?从概念中我们得到了哪些信息?调查方法包括哪些?

【学生】回答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概念和调查方法内容

【教师】强调种群密度概念中的关键词,并举例,展示鱼群图片,哪个鱼群更适合捕捞?

【学生】第一幅图片,因为种群密度最高

【教师】这就是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既不使资源枯竭,又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教师】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强调用样方法调查时,应注意三点内容: 第一,要做到随机取样,第二,常用的两种取样方法,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地形,第三,如何统计样方内的个体数

【学生任务2】各小组根据模拟材料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评价任务2】学生通过体验模拟实验,加深对样方法的理解,检验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师】根据刚才的学习内容,请大家想一下,用什么方法调查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学生】样方法

【教师】如何用样方法调查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模拟材料,任选一种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完成合作探究一的内容 【学生】学生进行成果汇报

【教师】以上是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什么样的动物可以呢?

【学生】可以,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教师】那么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用什么方法调查呢 【学生】标志重捕法

【教师】用标志重捕法怎样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呢 【学生任务3】根据实验材料完成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

【评价任务3】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体验通过实验手段及建立模型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学生实验能力和信息整理的能力。

【教师】以黄豆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某种田鼠,来调查该范围内的种群密度 【学生】学生根据模拟材料进行调查,和成果汇报

【教师】在设置标志时标志物如果过于醒目或容易脱落,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学生】学生根据公式,得出种群密度偏大 【教师】评价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学生任务4】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评价任务4】检验学生对调查方法的理解 【教师】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升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4.1 种群的特征

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 概念

白城市第三届普通高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课例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jiux3uoyd797950lpza3sk4u09qt500fi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