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4 12:24: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全等图形是指两个图形( )

A.大小相同 B.形状相同 C.能够完全重合 D.相等

2.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ASA B.SAS C.AAS D.SSS

3.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 )

A.BD=DC,AB=AC B.∠ADB=∠ADC,BD=DC C.∠B=∠C,∠BAD=∠CAD D.∠B=∠C,BD=DC

4.如图,已知AD平分∠BAC,AB=AC,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5.如图,已知△ABC≌△DFE,则∠DEF的对应角是( )

A.∠A B.∠B C.∠ACB D.∠DFE

6.如图,AC=DF,∠1=∠2,如果根据“ASA”判定△ABC≌△DEF,那么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A.∠A=∠D B.AB=DE C.BF=CE D.∠B=∠E

7.如图,OD⊥AB于D,OP⊥AC于P,且OD=OP,则△AOD与△AOP全等的理由是( )

A.SSS B.ASA C.SSA D.HL

8.已知如图,△ABC中,∠C=90°,点O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OE⊥AC, OF⊥AB,点D、E、F分别是垂足,且AB=10 cm,BC=8 cm,CA=6 cm,则点O到三边AB、AC和BC的距离分别等于( )

)

A.2 cm、2 cm、2 cm B.3 cm、3 cm、3 cm C.4 cm、4 cm、4 cm D.2 cm、3 cm、5 cm 9. 在△ABC和△DEF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AB=ED B.AB=FD C.AC=FD D.∠A=∠F

10. 如图,为了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某地要在三条公路AB、AC、BC两两相交围成的一块平地上修建 一个度假村.要使这个度假村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度假村应该修在何处?可供选择的位置是( )

A.△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B.△ABC中线的交点 C.△ABC高的交点 D.顶点A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将△ABC沿BC方向平移3 cm得到△DEF,则CF=________;若∠A=80°,∠B=60°, 则∠F=________.

12.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CD=4,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__.

13.如图,已知AB=BC,要使△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14.如图所示,A、B在一水池放入两侧,若BE=DE,∠B=∠D=90°,CD=10 m,则水池宽 AB=________m.

15.如图,AB⊥AC,且AB=AC,BN⊥AN,CM⊥AN,若BN=3,CM=5,则MN=________.

16.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ACO等于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7.(7分)如图,AB=AD,CB=CD,求证:△ABC≌△ADC.

.(7分)如图,AB、CD相交于点O,AO=BO,AC∥DB.求证:AC=BD.

.(8分)如图,AB∥ED,点F、点C在AD上,AB=DE,AF=DC.求证:BC=EF.

20.(8分)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BC∥EF, ∠A=∠D,AF=DC.求证:AB=DE.

21.(8分)如图,AC=DC,BC=EC,∠ACD=∠BCE.求证:∠A=∠D.

22.(9分)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M,再在BM上取O、C两点,使BO=CO,接着过点C作BC的垂线CD,交AO的延长线于D,则测出CD的长即为A、B的距离.此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理由是什么?

18

19

2020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jrhg0i85j3qhtz4wh2h1h1yk7phau00sh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