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最新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考试专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3:28: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 公瑾(qín) 拍岸(pāi) B.狼狈(bèi) 何妨(fáng) 吟啸(yíng) C.赤壁(bì)

料峭(qiào)

纶巾(lún)

D.樯橹(qiáng)

遂晴(suì)

萧瑟(sè)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淘:冲洗 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知道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花白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4.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 5 -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 6 -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________,是一道风景,________,是一道风景。可是你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2.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

- 7 -

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3.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词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2)六月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③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④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1.这首词描写的对象是黄州快哉亭,为何上片却写起了平山堂上的景色?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

- 8 -

2019最新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考试专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jz7t0yvvc862m61dk4v721et5ixw1005j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