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落日的幻觉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6 20:23: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绮丽”“绚丽”殷红“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词句。 2.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3,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4,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和雅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文雅自修(一) 1,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认真默读,标出自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总结初读的收获或提出疑问。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1).字词积累。

2.简要反馈自读之后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完成下面的表格。 日落时的幻觉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了 产生幻觉的原因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 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仪器证明没变大

三、阅读课文,文雅自修(二)

1.多媒体展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及图片。你觉得这个诗句有没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那么这句诗要不要改?

2.《两小儿辩日》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科学解释。再不能把遗憾留给明天了,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

3.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幻觉”?现在能用所学进行解释吗? 如:站在姚明的身边,1.80米的人都成了小朋友了。

4.教师小结:

四、精读课文,文雅自修(三)

1.本文是一篇地道的事理说明文,又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所以语言上既要准确严密,

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语言谈一谈。

2.教师讲解:鉴别一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换法。

小结:让句子生动起来的方法:①多用修辞;②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③多用描写性语句。 五、联系生活,雅正反思。

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第二段,大家说说这段的语言描写如何?谈谈感受。

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奂美仑,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六、堂清雅评

《两小儿辩日》里除了告诉我们一个太阳的大小问题,还有一个凉暖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幻觉。请写一段话来说明它。 板书设计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幻觉(描写) 原因(说明)

色彩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光波长短 简 变化 暗弧与亮弧 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 单 紫光 人眼叠合效应 到

形状 太阳变扁 光线折射 复 变化 太阳变大 仪器证明没变大 杂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奇妙的克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克隆的利弊,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了解阅读科技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3.学习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与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和雅激情,导入课文:

1、作家作品 2、关于克隆 3、提出目标

二、学习课文,文雅自修。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对象,用横线标出说明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标出精彩或精确的说明语言,用批注点明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要求读准字音。

老师指导梳理:

语音:(略) 说明对象:克隆

说明主要内容:(见四个小标题)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说明方法:(略)

精确或生动的语言:(略) ㈠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结构。 1.理解说明文的整体结构。

⑴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归结每部分的大意 ⑵讨论:本文的结构有何妙处?

明确:作者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不同侧面说明克隆,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总体上采用逻辑顺序,结合时间顺序。从小标题看,从克隆是什么到克隆的成果再到克隆成果的影响,属于逻辑顺序,介绍克隆成果又是按时间顺序。

㈡理解说明文表达的中心。

1.找出或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即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的事理等内容。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明确:作者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克隆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并对克隆进行了思考。

三、雅正反思,总结

作者采用拟标题的方式,从多角度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知识、实验与成果,内容具体而富有逻辑性。作者在按一定逻辑顺序说明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还在文中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不仅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四、堂清雅评

1.课外阅读有关介绍克隆的文章,思考克隆的利弊。 2.以克隆另一个自己写一篇想像作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克隆的利弊,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和雅激情。复习上节内容,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文雅自修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文的要素及语言。 ㈠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要素 1.精读第一部分

⑴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⑵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⑶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

2.精读第二部分,思考“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3.精读第三部分,思考绵羊多利的出现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轰动? 4.精读第四部分,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㈡指导学生理解说明的语言

方法指导: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结合来理解,与限制性语言相结合来理解,与说明方法相结合来理解。

⑴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看看它们在表达上有何共同特点:

⑵指导学生积累下列语言:

⑶将上述词语写150字左右的一段话,要求写出个性与创意: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读写结合,雅正反思。 ㈠读写结合

方法指导:可以是提出说明对象的方法,安排说明结构的方法,也可以是正确运用说明方法等。

1. 本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运用小标题分解说明对象,逐项加以说明。 2.这个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内容相对集中,醒目,使说明的逻辑顺序井然等。 ㈡质疑问难

请谈谈你对“克隆人”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意见。 最后老师可从如下方面归纳:

1.科学是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能殃及人类。

2.“克隆人”将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面对“克隆人”的问题,人类自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总结本课所学

㈠指导学生归结本课应积累的语言。 ㈡指导学生归结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㈢指导学生总结说明方法的运用。

㈣指导学生思考学了本课在思想观念或为人处世方面有何收获。 四、堂清雅评

1.课外找一些有关“克隆”或“克隆人”的文章来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广泛搜集材料,较充分了解某一动、植物,然后采用拟小标题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的特征或生长过程。

搜索更多关于: 落日的幻觉教案 的文档
落日的幻觉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k2o93el2u0n19b8i5i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